袋泡茶需要什么标准

代用茶可以用固体饮料的标准吗?

袋泡茶需要什么标准

不可以!
*代用茶的定义*
“采用除茶以外 , 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植物芽叶、花及花蕾、果(实)、根茎等为原料 , 经加工制作,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或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绿色食品代用茶标准中还增加了“涉及保健食品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代用茶虽然采用类似茶叶的冲泡方式,但不是茶叶,而且采用的原料必须为可用于食品的植物芽叶、花及花蕾、果(实)、根茎等 。
叶类产品主要有桑叶茶、荷叶茶、薄荷叶茶等;花类产品主要有菊花、槐花、金银花、代代花等;果(实)和根茎类产品主要有大麦茶、枸杞、胖大海、罗汉果等;混合类是指以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拼配加工而成的产品,主要有菊花枸杞子茶、山楂荷叶茶、红枣姜茶等 。
袋泡茶需要什么标准

袋泡茶加工的工艺流程如F: 原料茶一检验一复火一切碎一筛分一风选一拼配一包 装一装盒一检验一装箱一袋泡茶成品 。在进行袋泡茶生产时,首先应对原料茶进行必要的检 验,要求茶叶品质正常,无霉变和异味,重金属含量和农残 指标符合国家茶叶卫生标准,灰分含量应低于6%,茶叶含 水率应低于5% 。若茶叶水分高于5%,则应使用茶叶烘干 机进行复火 , 使含水量符合要求 。若系碎茶则可直接进行分 筛,若系条茶则应先行使用切茶机切碎 , 然后分筛,分筛后 将14~60孔的碎茶投人风选,但应注意配好的袋泡茶原料 中60孔茶不得大于5% 。大于14孔的茶叶则应重新送上切 茶机切碎,切碎后再分筛 。风选使用茶叶风力选别机 , 目的 是将14~60孔碎茶中茶灰和轻质茶毛等吹除 。然后根据要 生产的袋泡茶的品质要求,选取不同茶叶原料,拼配出符合 产品标准的袋泡茶原料 。这时即可使用袋泡茶包装机进行袋 泡茶包装 , 袋泡茶包装机自动化程度很高,内袋滤纸送入、 折袋、封边、进茶、封口和送线、折粘标签,甚至包纸盒等 工序均可在一台机器上连续完成,一般不用人工辅助 。有的 包装机需要对包好的袋泡茶人工装纸盒,然后用玻璃纸封 盒 。并在此过程中对袋泡茶包装质量进行检验,包括茶包质 量和盒装质量 。合格后用塑料袋将每箱装人数量的盒装袋泡 茶包裹,最后装人纸箱,用粘胶封箱带封箱,完成袋泡茶加工 。文章:
###其它资料参考###袋泡红茶冲泡方法简单 。可选用标准红茶杯,用开水温烫一下,放入袋泡红茶1包,用90℃左右的开水冲入茶杯七成满 , 浸泡1分钟后,将茶包在茶汤中来回晃动数次后取出,就可以品饮用了 。袋泡茶仅冲泡1次 。

###其它资料参考###袋泡茶的出现不是设计师苦思冥想的结晶,而是来自喝茶人一个不经意的疏忽 。
1908年(一说1904年) , 美国纽约的一位茶商托马斯·沙利文抱着压低生意成本的想法,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小丝袋,寄送给潜在客户,请他们试尝 。客户们收到了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却没有说明书之类的东西告诉他们要怎么使用小袋子和里面的茶叶,于是就有人囫囵吞枣地把它们整包浸泡到一杯滚烫的开水中 。一时间,茶香四溢 。
沙利文的客户认为,茶叶装在小丝袋里使用很方便 。紧接着,定单纷至沓来 。沙利文卖茶叶的目的达到了 。然而交货之后 , 客户又大失所望了——茶叶依然是散装的,并没有那种方便的小丝袋,于是引起了抱怨,甚至退货 。
沙利文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示,他很快就设计了一种薄纱布小袋,加工成一种小袋装茶叶包 。不出所料,这种小茶叶袋大受消费者欢迎,给沙利文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
就这样 , 袋泡茶诞生了 。沙利文无心之举成就了今天的袋泡茶产业 。不过,最近有关专利资料显示 , 1903年已经出现手工缝制的丝绸棉布袋 。无论真相如何,袋泡茶都改变了人们的喝茶习惯 。《每日邮报》曾援引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公关部总监萨拉·豪的话说:“无法想像,没有袋泡茶,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
自诞生之日起,袋泡茶经历了种种改变 。1930年,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取得热封纸质茶包专利权 。
在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1953年开始批量生产袋泡茶并不断改进茶包设计 。1964年,茶包材质被改进得更为细致,这也使得袋泡茶更为畅销 。如今 , 每个茶包上大约有2000个微型孔,使茶叶充分溶入沸水中 。
1989年,泰特利茶叶公司一改标准的方形茶包设计 , 推出圆形茶包 。几年后,泰特利茶叶公司又推出带束绳的茶包,且茶包中有30种不同的茶叶 。此后,金字塔形茶包、尼龙茶包先后进入英国市场 。
英国茶叶委员会主席威廉·戈曼说:“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自己动手泡茶 。”
茶包材质几经演变
1945年,袋泡茶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 。袋泡茶快速、卫生、便捷的优点为消费者接受 , 成为茶叶消费的主要品种,仅在英国 , 人们每天喝掉大约1.3亿杯袋泡茶 。2000年以来全世界茶叶消费总量为284万吨,其中袋泡茶的消费总量为54万吨 , 占茶叶消费量的23.5% 。
【袋泡茶需要什么标准】在国际上,英国袋泡茶市场从1995年以后一直保持在85%以上;加拿大1993年袋泡茶的消费量占整个本国茶消费量的96% 。相关数据表明:袋泡茶自投入市场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趋势 。特别是1985年以后,袋泡茶消费的增长速度高于茶叶整体消费的增长速度 。袋泡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茶叶市场的主要消费品种 。
“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 。1890年,苏格兰人托马斯·利普顿创立了“立顿”红茶,1898年“立顿”红茶获“世界红茶之王”美誉 。如今,立顿每年销售360亿个茶包、7万吨茶叶,产值约230亿元 , 而中国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 , 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 。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市场,推广立顿红茶 。1997年,立顿在中国袋泡茶市场占有率第一 。从立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史看中国的袋泡茶市?。⒍僖恢Χ来?,占据中国袋泡茶70%以上的市场份额 。
袋泡茶发展到今天,在茶袋的材质、形状以及茶叶种类上都有许多改进和丰富之处 。
首先 , 装茶叶小袋子的材质由最开始的丝绸,改进为后来的丝绵织成的薄纱布 。直到1930年,茶袋在材质上的发展又有了一次飞跃——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获得热封纸质茶袋的专利权 。这一设计工艺至今仍然在使用 。
袋泡茶的形状也在不断改善设计 。有调查表明,茶袋的形状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是,市场上的茶袋,由最开始的包扎的小口袋形状,发展到矩形、正方形、圆形 。到后来,德国人又发明了双室茶袋,这种茶袋的底面呈“W”形,入水之后还能张开 , 冲泡的效率高了,也让冲茶变得更有趣了 。
但是 , 这些纸袋形的设计都是装茶末,无法装茶的原叶 。2013年,英国立顿公司在茶包形状上推出了最新的三角立体型设计 , 金字塔形的茶包让茶香更快更完整地溶解出来,最大限度给予茶叶舒展的空间 。立体三角包里面放的一般是原叶,更使饮茶者回归原始 , 中国人讲究这个 。在袋子的材质上,最新最好的是玉米纤维做的,更健康,更环保 , 易降解 。这种茶包是未来的方向,称之为“粽角包” 。
不仅如此,袋子里茶叶的品种也变得愈发繁多了 。由最开始的红茶、绿茶、花茶等几大类,发展到如今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茶:内含中药成分的养生保健茶、醒酒茶、明目茶,吸引女性目光的减肥茶、美容茶,等等 , 几乎已经到了“只有想不到 , 没有买不到”的程度 。
省事省时风靡不偶然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称 , 17世纪进入英国的茶叶为“文明砥柱之一” 。但是,在袋泡茶发明之前,饮茶者必须先把杯中所有茶叶过滤干净 , 才能畅饮,而过滤茶叶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 。
1953年,泰特利茶叶公司正是因为看好袋泡茶的市场前景,才开始批量生产袋泡茶 。他们认为,袋泡茶操作方便 , 能使茶叶充分接触开水,从而冲泡出浓香的热茶 。
当然,说服英国人不喝散装茶而改喝袋泡茶不是件容易事 。据称,当年泰特利公司刚把袋泡茶引进英国时 , 为之设计的广告词相当简洁 。它只是说:“泡一杯好茶,用茶包 , 轻松快捷 , 仅需一便士 。”
统计显示,英国人每天喝掉1.3亿杯袋泡茶 。甚至有媒体报道:“英国人天天摄入的液体中40%是茶水,其中绝大多数用袋泡茶 。”
相较于其它形式的饮茶方式,袋泡茶有独特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省事省时,省事带来了省时 。要知道,时间和效率对于现代人的重要程度已非昔日可比 。茶包便于携带,随时可以冲泡,不必随身携带大茶叶罐子 。在省事上,当你要喝茶,却又不想经过传统方式的一道道繁琐的冲泡程序时,袋泡茶无疑是最佳选择 。比如,制作奶茶的时候,如果抓一把茶叶扔进容器里,喝之前要过滤,过滤工具也要清洗干净,如此的麻烦是免不了的 。但是使用袋泡茶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一个茶袋放进去 , 出来的时候容器里不会留一点儿茶叶渣子 。再有,茶包内的茶叶重量一定 , 同时注水量也有注明 。
其实,袋泡茶还有一个传统方式泡茶无法企及的优势,那就是茶叶通过研磨之后营养的释放更加完全 。从茶叶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被溶出的情况来看,袋泡茶在第一次冲泡时就有80%被浸出;第2次冲泡时浸出率达到95%以上;茶叶含的其它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是如此 。
如果说 , 袋泡茶的偶然发现只是因为一个疏忽,而袋泡茶的风靡却不是偶然,而是有意设计的 。创意是偶然的,而设计是必然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碌,因此人们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简单的生活方式 。袋泡茶简单的茶饮方式,恰是满足了人们要省事省时的需求 。把复杂的事务简单化——一步到位 , 是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 。袋泡茶的设计,用标准化的简单方式省略了传统茶饮方式的复杂过程 , 却保留了饮茶的效果,袋泡茶所形成的新的饮茶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现代化生活 。
国人为何不认袋泡茶
我国的袋泡茶主要采用方形袋包装,以茶叶末为主 。中国人对茶的认知还是倾向于原型茶叶 , 对于茶末有一种低端化的认识 。因此,虽然袋泡茶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诞生,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中国业内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茶产品中不入流的角色 。
在我国,茶叶销售仍以散茶为主 。中国茶长期以来处于有品种、无品牌的尴尬境遇 。龙井、普洱、铁观音、大红袍、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茉莉花茶等等都是茶的品种,虽有一些地区性的老字号茶叶店铺,但知名度不出本地,哪一家是真正的优质茶,说不清楚 。而不产茶叶的英国却有一个全球闻名的茶叶品牌——立顿 。品牌是标准和质量的代名词 。袋泡茶适合品牌运作,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的城市 , 对袋泡茶的市场需求量呈较高的增长,借助设计服务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 加强中国茶品牌的建设,打造强势品牌,将为中国茶打开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
目前,全球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已占茶叶总消费量的23.5%,但中国目前袋泡茶消费量仅占茶叶总量约3%,国内袋泡茶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奔斯敦曾说 , 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正在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过去20年,全球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增加了50%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茶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在袋泡茶产业发展风起云涌之时,我们亟待转变 。
大千世界
当袋泡茶
遇到创意设计
现代生活,许多产品都和创意设计有不解之缘 。当袋泡茶遇见创意设计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2011年春,英国威廉王子大婚,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款印有威廉王子和王妃凯特卡通图案的袋泡茶,而且非常热销!大概英国人还是很期待看他们“共浴爱河”吧 。
其实 , 把名人图案做成茶包的标签,这个创意早就有了 。奥巴马、普京、英国女王等政要都被这样“包装”过 。人们对这样的产品似乎情有独钟,这样的创意设计还在继续 。也可以说 , 当袋泡茶遇见创意设计,就有了特殊的附加值 。凭借着每一款创意设计都别致新颖,袋泡茶可以常做常新 。袋泡茶这个产业也会因常有新意的设计而不断培养出新的消费群体 。
未来趋势
便捷茶
开创茶饮“快时代”
调查显示,随着时代的变迁 , 中国80%的消费者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确保安全和口味的茶 。正因此,中国茶亟待创新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便捷茶” 。其实,袋泡茶的开发亦是对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 。细茶、茶片、茶梗被称为附脚茶,但营养价值也很高 。袋泡茶的出现与消费者群体的多样性有关 , 尤其是洋品牌袋泡茶的出现,将消费者带入了茶饮的“快时代”,而主攻中端人群的国产袋泡茶的出现,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茶理念和选择 。我国袋泡茶起步较晚,1991年产量8千吨 , 仅占我国茶叶总量的1.6%;到2001年,产量达2万吨,十年内袋泡茶产量上升250% 。
随着三角锥形包装袋的诞生 , 袋泡茶的容积增大 , 可以包装铁观音等叶片较大的茶叶 。更由于其携带方便、卫生等优点,虽然三角锥形包装袋的成本比普通茶末方形袋高出100倍 , 但这是一种消费趋势,在国际消费市场得到认可 。
实际上,处于边缘的袋泡茶正是茶产业发展的开阔地,也是未来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制高点 。以袋泡茶封装的产品形式,将中国茶资源和茶文化整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设计开发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喝茶体验,全面打开茶品的现代化通道 。
延伸阅读
古人饮茶有《茶经》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 。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闻轶事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饮茶起源于生吃茶树的鲜叶 , 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植物的叶子放在口中咀嚼尝试 。有时遇到一些毒草,吃后发生中毒现象,茶树鲜叶的滋味虽然苦涩 , 但吃后能使人精神兴奋,并有解毒作用 。
由于到山野去采摘生茶树的叶子,交通不便,下雨时更困难,而且茶树生长还有季节性 , 采下的鲜叶又不耐贮藏 。因此 , 人们就在晴天把鲜叶放在阳光下晒干,以便随时取用 。这是最原始的茶叶加工方法,现在称为“生片” 。但干叶吃时很难下咽,后来便从食用发展为饮用 。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 , 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的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也是重要的因素 。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 。《晏子春秋》这本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宰相晏婴生平事迹的史书,有一段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婴相景公时 , 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 , 茗菜而已” 。说晏婴身为国相,吃糙米饭,几样荤菜之外就是用茶叶做的“茗菜”而已 。三国时 , 魏国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 , 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
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的《广雅》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 。”说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饮用时,碾末冲泡,加佐料调和作羹饮 。两晋时文人愈来愈多地加入饮茶的行列,不仅出现了《登成都楼》、《出歌》等吟及茶事的诗歌 , 而且出现了杜育《荈赋》“器泽陶筒,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等描写 , 明显可见文人“以茶待客”的礼俗 , 而且对烹茶用器已颇为讲究 。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载:“晴,采之 。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 , 封之 , 茶之干矣 。”晴天将茶采摘下来,然后放到甑釜中蒸一下,再将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 , 将茶末拍制成团饼,最后将一个个茶饼穿起来,焙干,封存 。经过这样的加工,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 , 变得鲜美甘醇了 。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出现研膏茶、蜡面茶,以后又在团饼茶表面增加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凤饼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 。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已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 , 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人们探索出了一些规律,从而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 。
###其它资料参考###茶的种类及标准水分含量汇总
1.茉莉花茶:水分≤8.5%
2.碧螺春茶:水分≤7.5%
3.白茶:水分≤8.5%
4.红茶:水分≤6.5%
5.绿茶:蒸青、炒青、烘青≤7%,晒青≤9%
6.洞庭春茶:洞庭春芽:水分≤6.5%,洞庭春毫:水分≤6.5%,洞庭春翠:水分≤6.5%
7.红碎茶:水分≤7%
8.袋泡茶:
(1)绿茶袋泡茶:水分≤7.5%
(2)红茶袋泡茶:水分≤7.5%
(3)乌龙茶袋泡茶:水分≤7.5%
(4)黄茶袋泡茶:水分≤7.5%
(5)白茶袋泡茶:水分≤7.5%
(6)黑茶袋泡茶:水分≤12%
(7)花茶袋泡茶:水分≤9%
9.黄茶:芽型:水分≤6.5%,芽叶型:水分≤6.5%,多叶型:水分≤7%,紧压型:水分≤9%
10.白茶:紧压白毫银针、紧压白牡丹、紧压贡眉、紧压寿眉:水分≤8.5%
11.茯砖茶:水分≤14% (计重水分12%)
12.黑砖茶:
13.花砖茶:
14.金尖茶:水分≤16% (计重水分14%)
15.紧茶:水分≤13% (计重水分10%)
16.康砖茶:水分≤16% (计重水分14%)
17.米砖茶:水分≤9.5% (计重水分9.5%)
18.青砖茶:水分≤12% (计重水分12%)
19.闽烘青绿茶:水分≤7%
20.普洱茶:普洱散茶:水分≤10%,普洱压制茶:水分≤9%,普洱袋泡茶:水分≤8.5%
21.乌龙茶:水分≤7%
22.黄金桂:水分≤7.5%
23.肉桂:水分≤7%
24.水仙:水分≤7%
25.铁观音茶:水分≤7%
26.紫笋茶:水分≤6.5%
27.茶制品茶多酚:水分≤6%
28.茶粉:
(1)绿茶粉:水分≤6%
(2)乌龙茶粉:水分≤6%
(3)黄茶粉:水分≤6%
(4)白茶粉:水分≤6%
(5)红茶粉:水分≤6%
(6)黑茶粉:水分≤7.5%
29.茶制品固态速溶茶:水分≤6%
30.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
31.食品工业用速溶茶:水分≤6%
32.代用茶:
(1)叶类:水分≤8.5%
(2)花类:水分≤13%
(3)果实类:水分≤13%
(4)根茎类:水分≤12%
(5)混合类:水分≤12%
33.苦丁茶:特级:水分≤7% , 一级:水分≤7%,二级:水分≤8%
二、茶叶的水分检测方法
1.干燥箱烘干法 2.快速水分仪测定法
###其它资料参考###市面上的袋泡茶,一袋茶包通常装2克左右碎茶,这样的茶量,水量控制在200~300毫升之间比较适宜 。将烧开的热水涮一下杯后倒掉,算是温杯然后在杯中投放茶包 , 一般茶包都有一条线挂着吊牌,将吊牌挂在杯外接着冲入热水,稍等片刻,提起吊牌,轻轻提拉茶包,使其在热水中上下浮动,促使茶汁尽快渗出约1分钟后,将茶包提起即可饮用,袋泡茶一般泡两到三分钟,冲泡次数在两次左右 。
泡茶包的三个步骤:
1、温杯
冲泡茶包前,必须先用热水烫温茶杯 。因为冷的茶杯无法泡出茶的原有风味 。
2、放入茶包
冲泡茶包一定要先倒入热水再将茶包从杯缘轻轻的滑入杯中 。因为要是先放茶包再倒热水的话,茶包会膨胀而浮出水面,无法平均浸泡 。
3、闷茶
茶冲完水后,立即用盖盖住杯子,防止香气逸散 。闷茶最好控制在40秒到一分钟 , 这就是泡出茶包浓醇美味的要诀 。并在取出茶包之前轻轻搅动2-3次 。

###其它资料参考###台湾玺福霖认为袋泡茶的出现不是设计师苦思冥想的结晶,而是来自喝茶人一个不经意的疏忽 。
1908年(一说1904年),美国纽约的一位茶商托马斯·沙利文抱着压低生意成本的想法,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小丝袋,寄送给潜在客户,请他们试尝 。客户们收到了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却没有说明书之类的东西告诉他们要怎么使用小袋子和里面的茶叶,于是就有人囫囵吞枣地把它们整包浸泡到一杯滚烫的开水中 。一时间,茶香四溢 。
沙利文的客户认为,茶叶装在小丝袋里使用很方便 。紧接着,定单纷至沓来 。沙利文卖茶叶的目的达到了 。然而交货之后,客户又大失所望了——茶叶依然是散装的,并没有那种方便的小丝袋 , 于是引起了抱怨,甚至退货 。
沙利文是一个聪明的商人,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示,他很快就设计了一种薄纱布小袋,加工成一种小袋装茶叶包 。不出所料,这种小茶叶袋大受消费者欢迎 , 给沙利文带来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
就这样 , 袋泡茶诞生了 。沙利文无心之举成就了今天的袋泡茶产业 。不过,最近有关专利资料显示,1903年已经出现手工缝制的丝绸棉布袋 。无论真相如何,袋泡茶都改变了人们的喝茶习惯 。《每日邮报》曾援引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公关部总监萨拉·豪的话说:“无法想像,没有袋泡茶 , 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
自诞生之日起,袋泡茶经历了种种改变 。1930年,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取得热封纸质茶包专利权 。
在英国,泰特利茶叶公司1953年开始批量生产袋泡茶并不断改进茶包设计 。1964年,茶包材质被改进得更为细致,这也使得袋泡茶更为畅销 。如今 , 每个茶包上大约有2000个微型孔,使茶叶充分溶入沸水中 。
1989年,泰特利茶叶公司一改标准的方形茶包设计 , 推出圆形茶包 。几年后 , 泰特利茶叶公司又推出带束绳的茶包 , 且茶包中有30种不同的茶叶 。此后,金字塔形茶包、尼龙茶包先后进入英国市场 。
英国茶叶委员会主席威廉·戈曼说:“如今 , 生活节奏快,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自己动手泡茶 。”
茶包材质几经演变
1945年,袋泡茶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 。袋泡茶快速、卫生、便捷的优点为消费者接受,成为茶叶消费的主要品种,仅在英国,人们每天喝掉大约1.3亿杯袋泡茶 。2000年以来全世界茶叶消费总量为284万吨 , 其中袋泡茶的消费总量为54万吨,占茶叶消费量的23.5% 。
在国际上 , 英国袋泡茶市场从1995年以后一直保持在85%以上;加拿大1993年袋泡茶的消费量占整个本国茶消费量的96% 。相关数据表明:袋泡茶自投入市场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趋势 。特别是1985年以后,袋泡茶消费的增长速度高于茶叶整体消费的增长速度 。袋泡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茶叶市场的主要消费品种 。
“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 。1890年,苏格兰人托马斯·利普顿创立了“立顿”红茶,1898年“立顿”红茶获“世界红茶之王”美誉 。如今,立顿每年销售360亿个茶包、7万吨茶叶 , 产值约230亿元,而中国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强 。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市场,推广立顿红茶 。1997年,立顿在中国袋泡茶市场占有率第一 。从立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史看中国的袋泡茶市?。⒍僖恢Χ来?,占据中国袋泡茶70%以上的市场份额 。
袋泡茶发展到今天,在茶袋的材质、形状以及茶叶种类上都有许多改进和丰富之处 。
首先,装茶叶小袋子的材质由最开始的丝绸,改进为后来的丝绵织成的薄纱布 。直到1930年 , 茶袋在材质上的发展又有了一次飞跃——美国人威廉·赫尔曼松获得热封纸质茶袋的专利权 。这一设计工艺至今仍然在使用 。
袋泡茶的形状也在不断改善设计 。有调查表明,茶袋的形状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是,市场上的茶袋,由最开始的包扎的小口袋形状,发展到矩形、正方形、圆形 。到后来,德国人又发明了双室茶袋 , 这种茶袋的底面呈“W”形,入水之后还能张开 , 冲泡的效率高了,也让冲茶变得更有趣了 。
但是,这些纸袋形的设计都是装茶末,无法装茶的原叶 。2013年,英国立顿公司在茶包形状上推出了最新的三角立体型设计,金字塔形的茶包让茶香更快更完整地溶解出来,最大限度给予茶叶舒展的空间 。立体三角包里面放的一般是原叶,更使饮茶者回归原始,中国人讲究这个 。在袋子的材质上,最新最好的是玉米纤维做的,更健康,更环保,易降解 。这种茶包是未来的方向,称之为“粽角包” 。
不仅如此,袋子里茶叶的品种也变得愈发繁多了 。由最开始的红茶、绿茶、花茶等几大类,发展到如今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茶:内含中药成分的养生保健茶、醒酒茶、明目茶,吸引女性目光的减肥茶、美容茶,等等,几乎已经到了“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程度 。
省事省时风靡不偶然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称,17世纪进入英国的茶叶为“文明砥柱之一” 。但是,在袋泡茶发明之前,饮茶者必须先把杯中所有茶叶过滤干净,才能畅饮,而过滤茶叶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 。
1953年,泰特利茶叶公司正是因为看好袋泡茶的市场前景,才开始批量生产袋泡茶 。他们认为 , 袋泡茶操作方便,能使茶叶充分接触开水,从而冲泡出浓香的热茶 。
当然,说服英国人不喝散装茶而改喝袋泡茶不是件容易事 。据称 , 当年泰特利公司刚把袋泡茶引进英国时,为之设计的广告词相当简洁 。它只是说:“泡一杯好茶,用茶包,轻松快捷,仅需一便士 。”
统计显示 , 英国人每天喝掉1.3亿杯袋泡茶 。甚至有媒体报道:“英国人天天摄入的液体中40%是茶水,其中绝大多数用袋泡茶 。”
相较于其它形式的饮茶方式,袋泡茶有独特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省事省时,省事带来了省时 。要知道,时间和效率对于现代人的重要程度已非昔日可比 。茶包便于携带 , 随时可以冲泡,不必随身携带大茶叶罐子 。在省事上,当你要喝茶 , 却又不想经过传统方式的一道道繁琐的冲泡程序时 , 袋泡茶无疑是最佳选择 。比如,制作奶茶的时候,如果抓一把茶叶扔进容器里,喝之前要过滤,过滤工具也要清洗干净,如此的麻烦是免不了的 。但是使用袋泡茶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一个茶袋放进去,出来的时候容器里不会留一点儿茶叶渣子 。再有,茶包内的茶叶重量一定,同时注水量也有注明 。
其实 , 袋泡茶还有一个传统方式泡茶无法企及的优势 , 那就是茶叶通过研磨之后营养的释放更加完全 。从茶叶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被溶出的情况来看,袋泡茶在第一次冲泡时就有80%被浸出;第2次冲泡时浸出率达到95%以上;茶叶含的其它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是如此 。
如果说,袋泡茶的偶然发现只是因为一个疏忽,而袋泡茶的风靡却不是偶然,而是有意设计的 。创意是偶然的,而设计是必然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 人们越来越忙碌,因此人们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简单的生活方式 。袋泡茶简单的茶饮方式,恰是满足了人们要省事省时的需求 。把复杂的事务简单化——一步到位,是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 。袋泡茶的设计,用标准化的简单方式省略了传统茶饮方式的复杂过程 , 却保留了饮茶的效果,袋泡茶所形成的新的饮茶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现代化生活 。
国人为何不认袋泡茶
我国的袋泡茶主要采用方形袋包装,以茶叶末为主 。中国人对茶的认知还是倾向于原型茶叶,对于茶末有一种低端化的认识 。因此,虽然袋泡茶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诞生,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中国业内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茶产品中不入流的角色 。
在我国 , 茶叶销售仍以散茶为主 。中国茶长期以来处于有品种、无品牌的尴尬境遇 。龙井、普洱、铁观音、大红袍、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茉莉花茶等等都是茶的品种,虽有一些地区性的老字号茶叶店铺,但知名度不出本地,哪一家是真正的优质茶,说不清楚 。而不产茶叶的英国却有一个全球闻名的茶叶品牌——立顿 。品牌是标准和质量的代名词 。袋泡茶适合品牌运作,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对袋泡茶的市场需求量呈较高的增长,借助设计服务与茶产业融合发展 , 加强中国茶品牌的建设,打造强势品牌,将为中国茶打开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
目前 , 全球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已占茶叶总消费量的23.5%,但中国目前袋泡茶消费量仅占茶叶总量约3%,国内袋泡茶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奔斯敦曾说 , 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正在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过去20年,全球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增加了50%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茶产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在袋泡茶产业发展风起云涌之时 , 我们亟待转变 。
大千世界
当袋泡茶
遇到创意设计
现代生活 , 许多产品都和创意设计有不解之缘 。当袋泡茶遇见创意设计又会有怎样的火花呢?2011年春,英国威廉王子大婚 , 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款印有威廉王子和王妃凯特卡通图案的袋泡茶 , 而且非常热销!大概英国人还是很期待看他们“共浴爱河”吧 。
其实,把名人图案做成茶包的标签,这个创意早就有了 。奥巴马、普京、英国女王等政要都被这样“包装”过 。人们对这样的产品似乎情有独钟 , 这样的创意设计还在继续 。也可以说,当袋泡茶遇见创意设计 , 就有了特殊的附加值 。凭借着每一款创意设计都别致新颖,袋泡茶可以常做常新 。袋泡茶这个产业也会因常有新意的设计而不断培养出新的消费群体 。
未来趋势
便捷茶
开创茶饮“快时代”
调查显示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中国80%的消费者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确保安全和口味的茶 。正因此,中国茶亟待创新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便捷茶” 。其实,袋泡茶的开发亦是对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 。细茶、茶片、茶梗被称为附脚茶 , 但营养价值也很高 。袋泡茶的出现与消费者群体的多样性有关 , 尤其是洋品牌袋泡茶的出现,将消费者带入了茶饮的“快时代”,而主攻中端人群的国产袋泡茶的出现,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茶理念和选择 。我国袋泡茶起步较晚,1991年产量8千吨 , 仅占我国茶叶总量的1.6%;到2001年,产量达2万吨,十年内袋泡茶产量上升250% 。
随着三角锥形包装袋的诞生,袋泡茶的容积增大,可以包装铁观音等叶片较大的茶叶 。更由于其携带方便、卫生等优点 , 虽然三角锥形包装袋的成本比普通茶末方形袋高出100倍,但这是一种消费趋势,在国际消费市场得到认可 。
实际上,处于边缘的袋泡茶正是茶产业发展的开阔地,也是未来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制高点 。以袋泡茶封装的产品形式,将中国茶资源和茶文化整合在一起 , 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设计开发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喝茶体验,全面打开茶品的现代化通道 。
延伸阅读
古人饮茶有《茶经》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 。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闻轶事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饮茶起源于生吃茶树的鲜叶,这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植物的叶子放在口中咀嚼尝试 。有时遇到一些毒草,吃后发生中毒现象,茶树鲜叶的滋味虽然苦涩,但吃后能使人精神兴奋,并有解毒作用 。
由于到山野去采摘生茶树的叶子,交通不便,下雨时更困难,而且茶树生长还有季节性 , 采下的鲜叶又不耐贮藏 。因此,人们就在晴天把鲜叶放在阳光下晒干,以便随时取用 。这是最原始的茶叶加工方法,现在称为“生片” 。但干叶吃时很难下咽,后来便从食用发展为饮用 。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的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也是重要的因素 。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 。《晏子春秋》这本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宰相晏婴生平事迹的史书 , 有一段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婴相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说晏婴身为国相,吃糙米饭 , 几样荤菜之外就是用茶叶做的“茗菜”而已 。三国时,魏国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
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的《广雅》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 。”说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 , 饮用时,碾末冲泡,加佐料调和作羹饮 。两晋时文人愈来愈多地加入饮茶的行列,不仅出现了《登成都楼》、《出歌》等吟及茶事的诗歌,而且出现了杜育《荈赋》“器泽陶筒,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等描写,明显可见文人“以茶待客”的礼俗,而且对烹茶用器已颇为讲究 。
自唐至宋 , 贡茶兴起 , 成立了贡茶院,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 , 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三之造》记载:“晴,采之 。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晴天将茶采摘下来,然后放到甑釜中蒸一下,再将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将茶末拍制成团饼,最后将一个个茶饼穿起来,焙干,封存 。经过这样的加工,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变得鲜美甘醇了 。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出现研膏茶、蜡面茶,以后又在团饼茶表面增加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凤饼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 , 炒青茶逐渐增多 。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 , 这种工艺已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 , 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人们探索出了一些规律,从而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乌龙茶) 。
###其它资料参考###??????茶袋的材料:
1、丝绸和棉薄纱,这应该是最早产生袋泡茶时采用的包装材料,但现在一般都很少使用 。丝绸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纤维(由氨基酸构成),而棉纱则是植物纤维素(大分子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一般两者都对人体无害 , 但是其加工封装性能较差 。
2、尼龙滤布 , 尼龙即聚酰胺纤维,无色无味的食品级尼龙滤袋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标准,透过其透明的高质感耐热网布能看到所包茶叶的真实材料,是普通的滤纸茶包不可比拟的新型茶叶包装滤材 。
3、PET纱,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简称,是聚酯纤维的一种,其作为袋泡茶包装具有高质感高透明度的特点,同时具有出色的制袋性和保形性,一般浸泡时无溶出物,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 但是这一类纤维在高温下对酸碱度的耐性相对较差 , 因此对某些茶叶的冲泡可能并不是很好 。
4、聚乳酸(PLA)可降解纤维 , 以植物淀粉为原料制成的PLA可降解材料,可以在自然环境的土壤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最有前途的新一代可持续绿色环保滤材,引领国际茶饮风尚,将成为未来茶叶包装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 。PLA纤维具有生物相容性,还可安全植入人体,因此一般无毒副作用 。同时,PLA还具有抑菌性和防霉性 。
5、其他复合类纤维,因为滤纸或天然植物纤维的封装性能较差,因此可以与一些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纤维复合制成包装袋,如与聚醋酸乙烯酯和聚氯乙烯的共聚物纤维复合形成的热封性滤纸,如与一些树脂复合来提高滤纸耐沸水冲泡的能力等 。这一类纤维对人体相对来说可能会有更高的健康风险 。
大多袋泡茶包装对茶袋材质无说明:在茶叶城经营茶叶的一商户说,目前市场上袋泡茶茶袋的材质主要有三种:过滤棉纸、无纺布和尼龙 , 前两种比较普遍 。过滤棉纸的主要原料为进口木浆,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但不耐泡 。无纺布防潮透气易降解,价格适中,所以发展很快 。而大多数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袋泡茶的便捷和喜好的茶叶种类 , 很少关注茶袋的质量 。对于和茶叶一起在饮用水中浸泡的茶袋的材质、使用注意事项,市场上大多数袋泡茶产品的外包装都不做说明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产业发展部一名负责人说,在我国,袋泡茶在茶叶的消费占比并不大 。对于茶叶袋的国家标准,有针对性的就是2010年1月1日实施的袋泡茶国家标准,但这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以茶叶为原料,用过滤材料包装而成的袋泡茶 。其中对滤袋材料和辅助材料作出了要求,要求滤纸清洁、无毒、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符合相应材料(食品级)的国家标准规定,辅助材料中的提线宜为不含荧光物质的原白棉线,严禁漂白 。若使用钉子封口,钉子应符合食品接触材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对于袋泡茶产品的包装上是否应该对茶袋材质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 比如耐多少度高温、可浸泡的最长时间等,这名负责人说 , 根据目前的国家标准,袋泡茶茶袋的材质并不是必须要在包装上标明的,相关标准都还在不断完善 。
??????
###其它资料参考###茶叶包装设计三大原则
1、茶包装袋设计中要考虑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 。早在唐朝 , 我国就已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 , 茶逐渐超出了作为饮品的范畴,融入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化不呵或缺的部分 。而,在进行茶包装袋设汁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因素 。
2、茶包装袋设计对茶叶信息传达要准确
茶叶包装是茶叶在流通、销售领域中保证质量的关键,一个精美别致的袋泡茶包装袋设计,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超市不断出现和销售方式改变迅速的今天,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起到无声售货员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外,还需要准确地传达茶叶的信息 。茶叶包装必须传达各种茶叶商品的最基本信息 。茶叶包装设计必须符合我国《茶叶包装》的有关规定,包装的标志要醒目、整齐、清晰,要有完整的标签 , 要在包装中标明茶叶的品名、生产厂家、地址、生产日期和批号、保质期、等级、净重、商标、产品标准代号等信息 。让消费者能对茶叶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
3、茶包装袋设计要体现环保意识
茶叶生在自然,长在自然,汲取天地之甘露,吸纳万物之灵气,是一种绿色饮品 。所以,我们在为茶叶这种商品进行包装设计时,也要传承茶叶的这种“绿色”气质 , 也要在包装设计中尽可能地体现“绿色”意识,即环保意识 。

袋泡茶需要什么标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