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名望最大的御厨,乾隆用膳第一道菜都出自这人之手

厨师是清朝宫庭御膳的施行者 , 在不少民间流传的故事或是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 其中很多名厨都是杜撰出来的,不过在正史上还真有几位清宫名厨 。
清宫的厨师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清入关以后 , 从盛京带来一些满族厨师,他们大多为世传技术,父传子艺 , 子承父业,是清朝宫庭饮食中的核心;其次是因循了明朝宫庭留下来的山东厨师;第三部份是依清帝、后妃饮食喜好所选用的厨师 。前两种厨师到晚清的时期人数已不多,第三种厨师历代都有,直至清末溥仪时期 。
清入关的后金时期,努尔哈赤有一位叫雅喀穆的御厨,专门为后金宫庭烹制满族传统食品,清宫著名的“黄金肉”就出自他的创作 。清皇室入住紫禁城后,跟随入关的东北厨师 , 用来自东北的膳食原料为帝后烹制东北野味,如烧鹿尾、煮鹿筋、扒熊掌、蒸驼峰等 。
满族传统的主食—饽饽,也是经东北厨师带进皇宫的 。随着厨师队伍的不断扩展,满洲饽饽不断融进北京各处所风味,成为清宫膳食的一大特点 。
最著名的还是乾隆时期的张东官、双休 。在乾隆帝每一日的膳单中,打头菜(第一道菜)都是署名张东官、双休制作的 。膳单中还反复出现用膳时指名命张东官添菜的记载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九月二十五日东巡盛京期间,乾隆帝又亲身点名“叫张东官随营供膳” 。在整个东巡的两个月多月中 , 张东官与随营的三十多名厨师同样,为帝后烹制佳肴,然而得到皇帝犒赏的仅有张东官、常二、郑二 。而犒赏最重的就是张东官 。
一个厨师,在皇帝心目中占有如斯重要地位,可见他的技艺是何等高超了 。张东官原是姑苏织造普福家的厨役 。乾隆三十年,在乾隆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品尝了他烹制的风味菜肴后,赞叹不已 。回京时,把他带到了北京 。
乾隆每一每一出巡时 , 都在离京的前一天召张东官让他随行 , 乾隆帝住在京郊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也都由张东官为他备膳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第六次南巡时 , 张东官再次随营供膳 。
这时候的张东官已经70多岁,常有腿疼病 , 乾隆特赏他骑马随行,行至姑苏灵岩寺时,乾隆经和珅、福隆安向姑苏织造又下谕旨:“膳房做膳姑苏厨役张东官因他年老,腰腿疼痛,不能随往应艺矣 。万岁爷驾幸到姑苏之日,就让张东官家去,不用随往杭州,回銮之日,亦无须叫张东官随往京去 。”
谕旨还传出:“再着姑苏织造四德另选精壮姑苏厨役一两名 , 给膳房做膳 。”在乾隆一行返京时,苏、杭织造奉旨挑拣了两名精壮厨役沈二官、朱二官 。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夏天在承德避暑山庄万寿节上,沈、朱二人仍在为乾隆帝烹制江南菜品 。
【清宫名望最大的御厨,乾隆用膳第一道菜都出自这人之手】公元1908年,三岁的溥仪继位 。春秋虽?。成攀氯哉瞻嵯瘸? ,一日两膳仍由皇帝的御膳房供应 。在御膳房备膳的厨师十余人 , 其中最着名的做菜厨师是从北京信堂饭庄请来的炒火头的巨匠傅,叫郑大水 。
此外,郑恩福厨师做的面食、炸食及各种粥食也是效仿宫外饭庄的做法 , 才受到溥仪喜爱的 。1911年之后,辛亥革命颠覆了清王朝,溥仪仍栖身在紫禁城,过着逊帝生活 。溥仪对厨师的请求不断加码,先是打破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饭,后来就对西餐感兴致 。
御厨们不仅要会做海派菜,还要学习做西式菜,及至在紫禁城的丽景轩成立了西餐饭房,并明确唆使郑大水向欧洲来的厨师们学西餐的烹制和摆饰餐桌 。
上面就是朝夕生活(www.30zx.com)关于“清宫名望最大的御厨,乾隆用膳第一道菜都出自这人之手”的详细内容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