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味道是什么??
1、甜味
红茶甜味明显
甜味主要还是由单糖和低聚糖呈现的,比如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等等 。另外,一些有甜味的氨基酸,比如茶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也会贡献一定的甜度 。
2、苦味
茶汤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是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另外还有茶多酚(花色素、儿茶素),皂甙类化合物和苦味氨基酸 。大多普洱生茶苦味比较重
生物碱、多酚、苦味氨基酸是只在口腔中呈现苦味,而茶皂素含量高的茶汤会呈现出回味苦的感觉 。
3、涩味
单枞的涩感一般比较重
涩味的主要贡献者是茶多酚,其中,酯型儿茶素占比最高 。除了茶多酚之外,茶叶中的黄酮醇、酚酸、缩酚酸和碱性氨基酸都会呈现出酸涩的口感 。
甘甜,爽口,鲜美 。茶有点特别,苦和甜比例恰到好处 , 就既能喝到甜感,又有醇厚度,而且在苦味微微刺激下,还有生津回甘的美好感受,这就是好茶的甘甜 。
拓展:品茶是品味茶水的过程,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 。
【品茶什么味道】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 [1]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 。首先,是有优质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适的环境 。硬件都有了,没有好的软件也是枉然,这个软件就是泡茶的技巧 。泡茶技巧分广东潮汕功夫茶与福建闽南一带为代表的闽南工夫茶,闽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盖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
茶人有句口头禅,叫做:“茶有各种茶 , 水有多种水 , 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
###其它资料参考###品茶步骤1:闻茶香
首先把茶汤倒入白瓷杯或闻香杯里,用鼻子细嗅茶叶的香味,仔细闻闻看看是否有花香,奶香,果香等气味,这些香味是跟随茶叶的种类及制法而产生的 。闻完茶叶的香气后,开始寻找臭味,比如臭青味,酸味,霉味或杂味等,这些味道一般来说都是来源于茶叶制造的过程或者收藏不当所导致的 。
品茶步骤2:观茶色
闻香之后,要观察茶汤的颜色 。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汤明亮、清澈 。若茶汤颜色太浓或太淡,可能是茶泡得太久或是泡得时间不够 。一般专业的品茶人士只要一看茶汤,便能知晓茶是否泡得合宜 。
品茶步骤3:饮茶汤
观察完茶汤的颜色后,小口进行品饮 , 切勿太大口,把茶汤含在口中,舌尖不断搅动嘴里的茶汤 。由于舌头对不同味道的敏感部位不同,涩的味觉在舌尖 , 苦的味觉在舌根 , 用舌头搅动茶汤的话有助于促动舌头的味觉,品尝出茶汤的苦味 , 甜味及涩味 。
品茶步骤4:看叶底
茶水吞下后,稍微深呼吸,或者站起来走动 。这样有助于茶香送到喉咙,产生所谓的喉甘 。品饮之后,把茶叶倒出,观看茶叶的完整度、大小情况 。通常好的茶叶是完整无缺的大叶片 。
好茶就像美味的菜肴一样,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只有学会如何品茶 , 才能真正感受到茶叶的香醇 。
###其它资料参考###茶分
春茶
.
夏茶
.
秋茶
和冬茶 。春茶是指花茶.多是清香微甜的 。夏茶是说绿茶.味道有点苦涩 。秋茶是指乌龙茶.有滋润去秋天干燥的作用.所以味道是带点苦涩的 。冬茶是说红茶.味道是微甜的 。
###其它资料参考###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 。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 。品茶种类 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以细瓷盖杯为优 , 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品茶程序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 。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 。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 。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 , 芽叶成朵 , 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倘缙烨沽至?。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 。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 。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 。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壶与茶的关系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鸟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 。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 。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炒青菜,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 。如果煮鱼头,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 , 文火慢煮 。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 , 当然还是可以吃,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 , 我们经常以敲出的声音与吸水性来表达,敲出的声音清脆 , 吸水性低,就表示烧结程度高,否则烧结程度就低 。这与壶具的保温程度又息息相关,我们习惯性希望茶壶保温效果要好 , 事实上是不一定的,因为如果保温效果是绝对需要,那一把壶就要做得厚厚的,质地烧得松松的,结果很难卖得出去,再说,泡茶是在适当的浓度就要把茶汤倒出来,那会在壶内保温?讲究的泡茶法甚至于还使用定时器,浸泡的时间控制在「以秒计」呢 。沏茶工序: 第一种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 , 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 , 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 , 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 , 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第二种工序: 怎样品茶: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 。具体是: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ㄑ 。喊纯腿说钠分帧⑹群煤鸵柘八祝?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 , 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 。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 。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 ,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纱颖谖币恍】?,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 。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 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 。清: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 。品茶艺术的主要内容: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会盖上的“盖面香”) 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唐宋时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 。对茶汤的色、香、味,则以色为主 。进入瀹茶的明清时代,品茶则工于“沦” , 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品茶艺术之延伸——欣赏茶叶的外形美 品茶时欣赏茶叶的“外形美”,是品茶艺术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赏心乐事之一 。茶叶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 , 五彩缤纷 。在茶叶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叶,似珠、似花、似针、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 品茶与其他饮茶方式的不同 品常饮茶按饮茶方式不同,可分为:品茶、喝茶、饮茶、灌茶四种 , 其中品茶,或称品茗,为饮茶之最高方式 。一般习惯,江浙沪爱饮绿茶,广东、香港爱饮红茶,福建、台湾爱饮乌龙茶 , 云南爱饮普洱茶,而我国北方则大多爱饮“香片”(即花茶) 。在国外一般来说,欧美喜欢饮红茶,非洲爱饮绿茶,东南亚也偏爱乌龙,日本则嗜好蒸青绿茶 。乌龙茶的品饮 , 乌龙茶的品饮,和一般茶叶不同,自有它的独特之处 。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方法冲泡 。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 。
###其它资料参考###①何为茶韵?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一种特殊感受,是人体口腔味蕾传递给大脑的感知反应 , 是茶叶受到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后,形成的一种感受 。茶韵是来自于人的口感、体感、气感、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所形成的 。
② “茶中四韵” 。我国较著名的“茶中四韵” 是: 安溪铁观音的“观音韵”、太平猴魁的“猴韵”、武夷岩茶的“岩韵”、普洱茶的“陈韵” 。
③好茶才有韵 。有韵的茶才能够称为好茶 。除了“茶中四韵” 以外 , 各种名优茶,也都有自己的茶韵 。如: 西湖龙井之“雅韵”、黄山毛峰之“冷韵”、凤凰单丛之“山韵”等 。有韵的茶,其品质特征都有不凡的表现 。外形: 条索紧结肥壮、色泽油润光泽 。香气: 香浓气扬持久悠长 。汤色:清澈明亮饱满艳丽 。滋味: 口感鲜浓醇爽、回甘生津、韵感悠长、极耐泡 。叶底:鲜活柔软完整有质感 。
④发酵茶韵显 。从长期的观察中可以看出 , 一般情况下,发酵茶的韵感要强一些 。因为发酵工艺中的氧化反应,使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发生了转化 , 使原本以苦涩味为主的原味,向着醇厚甜润、鲜爽回甘、饱满耐泡、等品质方向发展 。如: 普洱茶、凤凰茶、老白茶、武夷岩茶等 。
⑤茶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关于茶韵 , 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描述,但始终没有一个较清晰的定位 。目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 茶韵是人体的一种感觉感知 。让人困惑的是,有时茶韵可以很明显的让人感觉到,如: 普洱茶的 “陈韵”很明显 , 正是这 “陈韵”让很多人喜欢它 。有时又会让人感到困惑,“茶韵到底是香还是味”?“茶韵到底是人的精神反应还是物质的存在” ?因此也只能说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
⑥个人观点 。
● 关于茶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感受 。正如: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
● 有韵的茶一般都是好茶 。
● 发酵茶的韵足一些 。
###其它资料参考###我国的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 分类的依据是加工的工艺不同,本质区别在于其发酵程度不一 。就味道而言这几种茶类有明显的区别 。
绿茶滋味:汤清叶绿、香高味醇 。味浓不苦 , 收敛性强,回味甘甜鲜浓;口味浓厚、鲜爽 , 香气富有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
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滇红茶薯香浓郁、香气高长;正山小种红茶滋味甘醇,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 。祁门红茶滋味富有特殊的类似玫瑰花,清新持久的甜香 。
黄茶滋味:醇是黄茶的基础滋味 。香气黄茶的香气不似绿茶的清鲜浓郁,而是带熟栗香(黄小茶)或甜兰香(黄芽茶),多带焦豆香(部分黄小茶、黄大茶) 。这种醇和不似绿茶或红茶的醇和 , 而是入口醇而无涩;不似绿茶呈现的极快的爽 , 红茶呈现的极快的强,而是吐出茶汤后回味甘甜润喉,别具一味 。
黑茶滋味:貌不惊人,独特醇香 。茶汤的苦涩味不显,醇厚浓郁,口感滋味变得醇和而甜润,有一种独特的木质醇香 。乌龙茶(青茶)滋味:变化丰富,引人入胜 。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香气丰富高扬,味浓中带着鲜爽 。其香通常有如花之芬郁 。安溪铁观音取香较之武夷茶之香为浓烈 。台湾乌龙茶之取香,则贵在有天然之果香 , 其馥气之宜人,有如细嚼苹果或雪梨之香 。
白茶滋味:喝起来会有淡淡花香,柔和清甜、汤感浓稠,较嫩的白茶白毫满披,有明显的毫香、毫味 。白茶因为工艺比较简单 , 不炒不揉,只经过萎凋和干燥 , 是最接近茶叶本身的自然味道,有人描述为“菜叶味” 。
###其它资料参考###品茶到底品的是什么?
品茶与品酒有很多共通点,基本都是在一个框架下进行,主要是外形、香气、滋味、叶底,详细点还有汤色、耐泡度等等 。为什么喝个茶要搞明白这么多东西得多累多复杂呀 。其实并不复杂,当你把这些特点都喝清楚了 , 那再喝什么茶都简单,且都能迅速喝懂它 。
1、外形(净度、色泽、整碎度)
从干茶外形和紧结程度可以判断出采摘期是嫩叶期,成熟期 , 还是晚期 。净度:茶叶里的茶梗、黄片、其他杂物越少 , 净度越高;色泽:色泽是否鲜润 。有的干茶枯暗,欠光泽,那茶叶等级不高;整碎度:是指茶叶里所含的碎末 , 条索若看去完好不怎么碎 , 那就有卖相了,也能给茶叶增加价值 。还有茶叶干燥度,特别是针对岩茶、凤凰单枞这类烘焙的茶叶,若摸上去不够干燥,说明茶叶受潮或开始返青了,多为轻火茶,因其水分含量高 。干燥度好的茶 , 把茶叶轻轻一掰,能听到清脆响声 。
2、香气(如何识别茶香)
因制作工艺不一样,所以在茶香表现上也有区别 。干茶香,用鼻子细闻,闻某种茶该有的茶香 。汤水香,茶汤入口之后感觉到的香 。有一种叫水香,这种香是从茶汤中出来的,入口后仔细品能感觉到水是水,香是香 。杯盖香,用盖碗泡,第二冲出汤水后留在杯盖上的香气,出汤水前闻杯盖也可 。杯底香,喝几冲后,闻盖碗里的香气,还有茶杯杯底也可以闻闻,叫挂杯香 。香气要显并且纯正通透,闻起来是很舒服没有其他杂味(茶叶返青后那种“臭青味”,茶叶放久出现的陈味,还有工艺欠缺造成的奇怪气味等等) 。香气是否足还是弱,保持时间长与短都能够评一泡茶的香气 。但并不是香气高就一定是好茶,其他方面也都要完善 , 一味的香,没有韵味,茶也就失色很多 。
3、滋味(如何辨别滋味好与坏)
茶汤最后还是要入口,舌头感受到苦就是苦,涩就是涩,看理论知识,听别人介绍,都不如自己舌头体验 。苦涩:茶叶的苦一种是浸泡久了的苦,一种是因工艺缺陷造成的苦 , 每个人对苦的感知也不一样 。关于涩,当茶水入口之后,让它留在舌尖,牙齿合上,嘴唇微张,然后往里吸,再咽下或吐掉,再感受一下舌头和口腔壁,如果涩感强烈,舌头麻麻的,那就是真涩 。当然,茶叶都会出现苦涩情况,若是带点微苦微涩 , 属于正常情况,要看这个“苦涩”能否迅速化开转为甘甜、生津 。化的开还是好茶 。化不开,苦涩感一直停留在口腔里,那就不能称为是好茶 。除了苦涩与顺滑,茶汤口感还有清、醇、甜、薄、厚,硬、绵软、细腻、粘稠等等 。滋味滋味要的就是这个味,茶味要足要有力 , 喝起来才得劲 。茶味不足,有香无味就显得寡淡 。
4、叶底(如何从叶底辨茶内质)
做茶的人都喜欢闻叶底,因为能从叶底上闻出工艺是否到位、哪个季节的茶、哪个山场的茶,从而辨别茶的好与差,我们普通喝茶人也是能从叶底中辨出门道的 。首先,叶底一定要鲜活,有活性!几冲水后自然舒展开,叶片基本要完整,至少看去不会太碎,用手指压压能感觉到柔软有弹性 。有活就有死,茶叶若被做“死”了叶底就舒展不开,不够柔软 。闻叶底与前面讲香气一样 , 好茶闻起来很清新纯正,闻出不顺畅不自然的杂味就不能算好茶,引起杂味的原因有很多,工艺欠缺(做青不过关,焙火不够透)、储存问题等方面都能影响到 。
5、汤色(汤色深浅余好坏)
汤色的深浅与品质好坏没关系,汤色浅只能说明茶味清爽一点,汤色深会更醇厚一些 。看茶汤主要是看它是否干净清透 , 要是泡出来茶汤浑浊,那就说明工艺有问题,见过最夸张的茶汤,浑浊得跟泥水一样,不敢喝 。还有一种叫“冷后浑”,茶汤冷却后汤色变深,出现杂质,属于正常现象,那是茶氧化作用 。
6、耐泡度
茶叶冲泡次数与品质好坏同样没多大关系,泡绿茶两三冲水就变淡,泡岩茶(8克)六七冲水后也开始淡下来,而凤凰单枞(8克)可以到十水都没有问题,所以是因茶而异、还跟投茶量、茶具有关 。拿盖碗和飘逸杯冲泡对比还挺大呢 , 有个词叫“七泡有余香” , 别在“七”这个数字上过于较真,这不是审评茶叶优劣的指标,耐泡就多喝几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