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漏和茶滤是什么
茶隔和茶漏有什么区别?

茶隔和茶漏的区别:
一、形状不同 。
茶漏一般为漏斗形状,而茶隔是放在茶壶里隔开茶叶的,与茶漏的形状不同 。
二、用法不同 。
茶隔是放在茶壶里隔开茶叶的,茶漏常用在小壶冲泡乌龙茶时,放置于壶口,便于置放茶叶,以免茶叶外泄 。
扩展资料
茶漏能有效过滤茶汤中残留各种杂质,保存茶汤中对人体有益物质,口感润滑、色泽透亮 , 极大提升品茶乐趣 。而茶隔放在茶壶里是起到隔开茶叶和水的作用 。
汉族民间泡茶的辅助器具,除了茶漏和茶隔 , 一般还包括茶滤、茶荷(则)、茶匙、茶针、茶夹等几件 。
茶漏——置茶时放置壶口,以免干茶外漏 。
茶荷——用于取茶量茶,避免用手直接抓取干茶 。
茶匙——辅助置干茶入壶;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以免茶渣阻塞 , 造成出水不畅 。
茶夹——用于烫洗杯具和夹取茶渣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漏

茶具,古代又称茶器或茗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饮茶器具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饮茶用具,包括有茶壶、茶杯、茶盘、茶垫、茶洗、茶海、茶匙、煮水器、茶夹等 。
茶具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 。茶具,古代又称茗器,同其他饮、食具一样 , 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 。唐代茶神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28种茶具的名称 。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 。“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
###其它资料参考###是茶斗又称茶漏,可以单独购买 。
茶斗是便于将茶叶水倒入茶壶时用,以稳固茶壶,能有效过滤茶汤中残留各种杂质,保存茶汤中对人体有益物质,口感润滑、色泽透亮,极大提升品茶乐趣 。
据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 , 连同附件统计、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用且共有29件,可见唐朝时茶具的发展已很可观 。
《茶经》中 , 茶漏时称漉水囊 。骨架多用生铜制成,因熟铜制的易附着青苔及污物,便于清除茶中杂物,铁则因锈而腥涩 , 影响水味,不宜采用 。居住山村的人,有用竹、木制的,但不耐用 , 外出不便携带,用生铜较好 。
扩展资料
其他常见的茶具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 , 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 , 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
3、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 一般为竹制 。
4、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
5、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具
###其它资料参考###1、茶盘:用于盛装茶杯等,材质、款式都比较多,但不管什么材质,选择时都有尊重四字要诀:宽、平、浅、白 。即盘面要宽 , 盘底要平,盘边要浅,色要白,这样可以起到烘托茶杯、茶壶的作用 。
2、盖碗: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盖碗 ,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茶托"又称"茶船" 。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 , 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 。
3、茶海:又名公道杯 。一般是泡功夫茶的时候,用来分茶用,因为茶汤先倒到茶海,所以茶汤比较均匀,不会前面到出来的比后面倒出来的淡,比较公道,所以又称公道杯 。
4、闻香杯:闻香之用 , 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 , 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 。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
【茶漏和茶滤是什么】5、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 , 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 。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主要用于乌龙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的;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 。
6、茶滤:又称茶斗、茶漏,茶艺的主要茶具之一 。常用在小壶冲泡乌龙茶时 , 放置于壶口,便于置放茶叶,以免茶叶外泄 。
###其它资料参考###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 。
茶滤也就是茶漏的别称,主要是过滤茶汤中残留各种杂质,让茶汤口感润滑、色泽透亮,提升品茶的乐趣 。
###其它资料参考###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
1、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 , 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 , 防烫又卫生 。
2、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
3、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
4、茶匙:又称「茶扒」 ,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 , 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
5、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
6、茶针: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 , 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 , 整茶在上 。
扩展资料
茶道组作为在整个茶艺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诗意画境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起到点缀之美,既是实用工具又是艺术的体现 , 让众多茶友爱不释手 。
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许就是用来存放组件的茶道瓶 。其材质多样,造型各异花鸟鱼虫,蕴意多多,因此也让茶道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观赏性 。
###其它资料参考###茶具有:茶漏、茶针、茶夹、茶则、茶匙、茶托、茶荷、茶船
夹小茶杯的是杯夹 。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 , 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 。
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 。”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 。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
扩展资料: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
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 , 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具
###其它资料参考###看你泡的是什么茶了,不同的茶用的茶具也是不一样的 。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概念,茶器与茶与饮茶方式是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在不断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那么从理论上讲,一套完整的茶具就并非是完全固定的,更何况泡茶可以简单到一壶一杯,也可以很讲究,讲究到整个茶席布置都具有仪式感,风雅茶事,回归故里 。
一套完整的茶具到底包括哪些?茶小逸今天就以最常见、最典型的几种泡茶饮茶方式来与大家一一讲解 。
一、盖碗冲泡法
盖碗冲泡法是最基础常见的,也是适用最广的,几乎六大茶类都可以用盖碗来冲泡 。
1、对应的常见茶类
晒青绿茶、烘青绿茶、炒青绿茶、滇红、白牡丹等等 。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烧水器、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辅器具:水洗、茶滤、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茶渣桶、茶盘或干泡台、盖置、茶宠、茶叶罐、茶席、茶荷等 。
注意:盖碗冲泡花茶直接品饮,不需要品茗杯 。
二、玻璃杯冲泡法
玻璃冲泡法主要针对外形条索漂亮的绿茶、黄茶 。
1、对应的常见茶类
绿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竹叶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细嫩的名贵绿茶 。
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广东大叶青等 。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烧水器、玻璃杯
辅器具:水洗、茶巾、茶盘、茶则(茶荷)、茶匙、茶席、茶叶罐等 。
三、壶泡法(紫砂壶)
1、对应的常见茶类
壶泡法主要针对的是高香类的茶,如:乌龙、铁观音、武夷岩茶等;需保温时间长的茶,如:普洱茶、红茶等 。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烧水器、泡茶壶、公道杯、品茗杯
辅器具:水洗、茶滤、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茶渣桶、茶盘或干泡台、盖置、茶宠、茶叶罐、茶席、茶荷、养壶笔等 。
注意:高香类的茶还需要用到闻香杯 。
以上泡茶方式主要针对一些相对正式的场合 , 如若自己平时冲泡或简洁或讲究仪式感,快乐随心便好 。偶尔,我们也给泡茶加点仪式感,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让泡茶成为享受和感动,而不仅仅是喝茶止渴,让一茶、一盏的仪式感,装饰我们的生活 。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