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法的意思是什么

茶的烹饮方法之煮茶、煎茶、点茶、撮泡茶?

点茶法的意思是什么

茶的烹饮方法之煮茶、煎茶、点茶、撮泡茶
通常认为,我国饮茶习俗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 。但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主要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

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 , 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 , 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
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 , 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
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
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
具体过程就是:
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 , 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 , 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 。
待水面波浪翻滚时 , 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 。此时 , 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 。
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 , 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
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
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 , 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
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 。沫饽洁白 , 水脚(即水痕)晚露而不散者为上(或说成沫饽洁白不散 , 水脚晚露出) 。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 , 自然称为“咬盏” 。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煸虿璩粒挥姓莆蘸盟械某绦?nbsp;, 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 。宋代点茶 , 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
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 。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
唐五代主煎茶 , 宋元主点茶 , 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 。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 , 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 。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
从中可以看出 , 完成度逐渐提高的制茶方法,让人们只需要将购入的茶叶进行简单的冲泡,就能品尝到茶叶“真味”,而不再需要繁复的过程,于是乎,复杂的制茶问题交给制茶人解决 , 简单的喝茶问题留给消费茶叶的人,这恐怕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吧 。

点茶法的意思是什么

宋代的点茶法和日本抹茶道的区别如下:
一、所用茶叶不同
宋代点茶主要是饮用蒸青团茶 。
日本抹茶道是使用抹茶 , 把茶叶的新芽摘除后蒸汽杀青,然后阳光下晾干,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 。
二、程序不同
宋代点茶的程序基本包括备器、洗茶、炙茶、碾罗、择水、取火、候汤、熁盏、点茶、啜饮等步骤 。
日本抹茶道的程序包括温碗、调膏、点茶 。也就是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再取用2g抹茶粉置于茶碗中,注入少量的热水 , 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 , 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 。
三、所用茶筅不同
宋代点茶所用茶筅的样子类似于竹刷子 。
日本抹茶道使用的茶筅,是由精细切割而成的竹块制作,茶碗是平底的,主要为了在点茶时能搅拌均匀 。
四、所用茶碗不同
宋代点茶所用茶碗选用黑色的盏 , 为增强茶盏的蓄热能力 , 盏壁就要微厚 , 但也不能太厚 。
日本抹茶道使用的茶碗主要是有两个大类,一种叫“乐茶碗”,一种是“志野”,乐茶碗比较扁平,志野则桶状明显 。

###其它资料参考###??【点茶法的意思是什么】一、煎茶 &点茶
1.什么是煎茶?
煎茶是唐朝流行的一种饮茶方式,也叫烹煮法 。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了煎茶的方法:饮茶前 , 将茶饼放置在无异味的文火上方均匀地烤,直到茶饼散发香气,把茶饼碾磨成末,再放置水中搅动至煮沸 。
2.什么是点茶?
点茶是风靡于宋朝的一种饮茶方式 。与煎茶法不同的是,点茶法需要先将饼茶碾碎,再放在炙盏中待用;用釜烧水直至火候足了,再将汤水盛入汤瓶中,冲点盏中茶,同时用茶筅在其中加以调和,先调成膏状 , 再倒水冲点,来回冲点用茶筅搅动七次后,茶末就会上浮凝聚 , 形成“汤花” 。日本现在的抹茶道也是在点茶法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来 。
二、煎茶 VS 点茶
1. 主要程序不同:唐朝在茶与水同时烹煮之前 , 需要将茶饼烤香,而宋人则直接将茶碾成茶末,不与水同煮 。
2. 主要用具不同:煎茶需有风炉、铫子和鼎釜等,点茶必备汤瓶和茶筅,且宋代的茶具相比唐朝精致和多元;
3. 饮茶习惯不同:唐人煎茶时仍会加入盐姜等佐料,而宋代文人雅士则主张用纯茶,认为加入佐料会破坏茶的口感;
注重之处不同:唐代煎茶重技艺和用水,当时饮茶之风已经在唐朝盛行,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讲究喝茶的流程和技艺 。宋代点茶则重意境,并且当时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斗茶”、“分茶”文化 。
总体上,唐朝以后主流的饮茶方式是陆羽的煎茶法,而五代、宋朝则流行点茶法,但两种饮茶方式并非完全隔断无交叉,宋代也有喜欢用煎茶法喝茶的人,并且是直到南宋末,煎茶法才渐渐了无踪迹 。
------------------------------------------------------
茶余生活美学,创业职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温碧珠
??
###其它资料参考###两宋时建州北苑生产的“龙团凤茶”乃进御贡茶,极为珍贵,斗茶风靡全国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民间活动随着贡茶传入了朝廷 , 并受到皇帝的推崇 。而同样来自福建的黑釉茶盏也随之名声鹊起 。蔡襄《茶录》上说:“茶色白 , 宜黑盏 , 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 , 最为要用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
斗茶时,茶面泛出的汤花呈白色 , 建盏的黑釉与茶汤的白色正好相互映衬 , 而汤花形成的水痕亦清晰可见 , 故宋人斗茶喜用建盏 。
建盏,黑瓷代表,中国八大名瓷之一 。中国茶文化中 ,  是唯一为茶而生的器具 , 被视为“茶之圣器”,因产自福建建阳 , 故此称为建窑建盏 。
建窑黑釉盏能在点茶、斗茶盛行的宋代成为最受欢迎的茶碗,并在陶瓷史、科技史上成为黑釉瓷代表,其决定性因素就是它的独特工艺,以及此工艺带来的独特釉色 。建盏釉色变化万千,1300°以上的窑火,高度还原的气氛 , 自然生成不同形态、大小、质感、排布、色彩的斑纹,奇诡瑰丽,蔚为壮观 。
简单介绍下:宋代五大名窑
——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
八大窑系
——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
宋代,也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它的技术流传至今 。
除了盏 , 还有其他对应的器皿 。
茶具图赞——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
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用的器具称为“茶具”这种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 。到了南宋 , 审安老人(其真名董真卿)于咸谆五年(公元1269年)撰写《茶具图赞》时才将饮茶品具改称为“茶具”,沿用至今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
《茶具图赞》用白描画法将盛行于宋代的斗茶用具记录成图,称之为“十二先生”,赐以名、字、号,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衔职,非常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宋代社会对茶具的钟爱和对茶具功用、特点的评价 。这十二件茶具分别是:韦鸿胪(茶笼)、木待制(木椎)、金法曹(茶碾)、石转运(茶磨)、胡员外(茶杓)、罗枢密(茶罗)、宗从事(茶帚)、漆雕秘阁(茶托)、陶寳文(茶盏)、汤提点(汤瓶)、竺副帅(茶筅)和司軄方(茶巾) 。
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 。
从茶艺与茶道精神来讲,宋代继承了唐代时期开创的茶文化,并在其基础上结合自身社会文化的底蕴加以发展,其中,点茶法就是一个代表 , 其上承唐代精致的煮茶法而有创新 , 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 。据资料显示,宋代点茶法有一套独具审美的茶具,欣赏宋代茶具,首先要了解以点茶法为代表的宋代饮茶方式 。庆历末年,位居北宋士大夫集团核心层的蔡襄继丁谓之后任福建转运使,专事贡茶,并对之加以改良,并于皇祐年间写成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茶书——《茶录》 。其上篇论茶,下篇论器,专述建安民间斗茶时使用的冲点茶汤之法 。蔡襄作为当朝书法圣手,所著《茶录》“书之于石”并自写绢本 , 流行于世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对点茶法作了详细论述,以“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为基本过程的点茶法成为宋人主导的品饮方式 。
“斗茶”又称“茗战” 。就是品茗比赛,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一场战斗来对待 。由于官廷、寺庙、文人聚会中茶宴的逐步盛行,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吏和权贵为博帝王的欢心,千方百计献上优质贡茶,为此先要比试茶的质量,斗茶之风便日益盛行起来 。范忡淹描写“茗战”的情况说:“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斗茶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还普及到民间,唐庚《斗茶记》记其事说:“政和二年 , 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於寄傲斋 。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 , 某次之 。”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 。
宋代还流行一种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技艺,叫做分茶 。宋代陶谷《清异录?百茶戏》中说:“近世有下汤适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 。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此茶之变也 。时人谓‘茶百戏'”玩这种游艺时,碾茶为末 , 注之以汤,以筅击拂,这时盏面上的汤纹就会幻变出各种图样来,犹如一幅幅水墨画,所以有“水丹青”之称 。
斗茶和分茶在点茶技艺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就其性质而言 , 斗茶是一种茶俗,分茶则主要是茶艺,两者既有联系 , 又相区别,都体现了茶文化丰富的文化意蕴 。
宋代点茶是对于宋代美学的传承与致敬,同时也是感受茶叶的真味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中也更加注重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品味一杯茶,其实就是品味了禅 , 品味了人生 。
###其它资料参考### 点茶的过程,其庄严的程度不亚于牧师主持一场小型宗教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喝茶本身仿佛已经不重要 , 重要的是喝茶的形式 。其中擦拭茶具特别重要 。在沏茶之前,主人要擦拭所有茶具,擦拭之前,还要先进行绢巾的操演,主人从腰里拿下白色的绢巾,仔细打量一番,折成三角形,再折?。?然后开始擦拭茶罐,擦完茶罐后擦茶勺,横擦一次,竖擦两次;接下来擦清水罐;最后擦茶碗 , 其程序是:先用热水清洗,然后用绢巾擦干,擦三圈半 , 最后将茶碗的正面转向自己一方 。
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禁止戴手表,也没有钟;这里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说长道短,话题仅限于艺术自然 。
日本的茶道,兴盛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它的起源与发达几乎与日本的武士道同步 。这种“茶与刀”互补的现象,从一个角度深刻地揭示了茶道的文化内涵 。对于日日征战 , 生命朝不保夕的武士来说,宁静的茶室是他们心灵的绿洲,在这里他们可以忘却战场的厮杀,生死的烦恼 。统治者看到茶道的神奇功能,武将出征时,经常在阵地前沿举行茶事,鼓舞士气 。武士们上阵厮杀之前,有一碗茶垫底,就能消除内心的紧张与狂乱 。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缺什么,补什么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风景优美、天灾频繁的岛国,由此培养了日本人动荡不定的心性,用日本学者的话来说,日本人的性格就像台风,具有“忍从”与“发作”的双重性 。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安乐窝 。

点茶法的意思是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