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洲茶院 是什么茶

在鼓浪屿“圆洲茶院”买了雪芽茶,泡后发现一半仍然是疙瘩,搓开看全是泥土样的东西!好坑爹!”??

圆洲茶院 是什么茶

答案是:鼓浪屿上的好多商品都是卖游客,卖出就不想会有回头客,厦门本地人如有需要的东西是不会在岛上买的 。坑人的东西很多的 。拆开使用了很不好判定是购回还是在商家就是这样了 , 加上回到家又不好异地投诉,所以岛上的旅游品最好是不要买了 。很多的景区附近的旅游品也是包装好,里面次品 。
圆洲茶院 是什么茶

单丛茶是乌龙茶类 。
属半发酵工艺,茶性平和,单丛茶指的是茶树中具有各自鲜明的植物香型,单棵采摘、单棵制作、韵味突出、品质优异的单株老丛茶的总称,主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其茶具有形美、色翠、味甘、香郁的特点 。
《中国名茶志》记载:“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曾对凤凰水仙进行分类调查 , 分成13个类型,其中以乌叶、白叶类型为主 。”后来,经茶农精心培育,认真筛选出独特的优良株系,诸如坪坑头的乌叶单丛、岭头白叶单丛 。
适栽地区:最适区为海拔800m以上的广东大、中叶种茶区,次适区为400m以上大、中叶种茶区 。
栽培要点: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667m2 , 植3000株左右 。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 , 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

###其它资料参考###大红袍属于武夷山岩茶中的大红袍 。
大红袍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 。其条形壮结、 匀整,色泽深褐鲜润 , 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岩韵” 。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
扩展资料武夷大红袍质量好坏鉴别方法:湿看识内质
湿看,就是泡茶或沏茶 。
1.嗅香气:茶叶冲泡后 , 立即倾出茶汤 , 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 。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不心旷神怡之感者 , 就可算得上为好茶 。
2.看汤色:凡属上乘的茶品,汤色明亮有光却是一致的 。
3.尝滋味:在看汤色后立即进行,尝茶汤滋味时,必须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辩别茶汤滋味 。
4.评叶底: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其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夷大红袍

###其它资料参考###中国最名贵的茶叶是金瓜贡茶 。
金瓜贡茶也称团茶、人头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长年陈放后色泽金黄,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贡茶” 。
原料精选无量山海拨2000米以上的云南大叶种春茶、完全遵循古法工艺作 。
发展历史
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 。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行世的所谓金瓜贡茶,皆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 , 不足以信 。
生产金瓜贡茶,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 。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 , 敬贡朝廷 。
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 。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 , 称人头茶 , 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
制人头贡茶的茶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级的芽茶 。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 , 才取出放到竹篓里 。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

###其它资料参考###金芽即绿茶 , 六种茶的分类依据是制作工艺,而金芽则是从新鲜芽叶中采摘,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成 。,未经发酵 , 所以属于绿茶 。金芽茶树因其茶树为黄色品种之一,茶鲜叶金黄色 , 数量稀少珍贵,故名金芽茶树 。
金色花蕾的由来:
金芽发芽比安吉白茶晚一周,叶片薄,芽短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安吉县茶场场长张在附近的一个茶场偶然发现了金芽茶 。经过近十年的选育,是我国唯一的黄色变异茶树新品种 。
金芽已成为新品种,属于稀有白化茶树种质资源 。是目前国内栽培的稀有黄变茶品种之一,可谓茶中贵族 。白化茶,茶界奇葩之一,与安吉白茶一样,是按照绿茶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被归类为绿茶 。金芽的特征:
虽然很多人因为颜色黄而称之为“黄茶”,或者安吉白茶因为名字白而称之为“白茶” 。
金芽一年四季黄,有“干茶鲜黄、汤鲜黄、叶底纯黄”三黄现象 , 贵如黄金 。
它不同于“白茶” , “黄茶”或著名的绿茶,因为它是白色的丰富 。叶子是金黄色、浅黄色或浅黄色的 。
严格来说,这种茶可以称为“黄叶茶” 。与白茶相比 , 这种茶在很多季节都呈现黄色泛白,持续时间长 , 甚至常年保持黄色 。
###其它资料参考###其实说起书院茶 , 大家肯定在想它与书院应该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没错 , 书院茶就是在书院中盛行的茶道,由此而形成一定的文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书院茶文化 。
在历史上,中国的书院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宋代书院盛时发展到四百余所 , 成为儒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教育人的中心 。当时全国著名的书院有紫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等,这些书院大都盛行茶道,书院茶文化由此兴起,成为宋代茶文化的中心 。
因为宋代的理学有着一定的发展,书院茶文化还因此与理学挂上了勾 。理学在一定方面增添以茶论道之清尚 , 在以茶喻理方面独树一帜,扩大了茶道之要旨 。
其实,中国的书院茶文化重视茶道,实乃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萃而成,形成了它博大精深敦厚朴实的文化内涵 , 但儒家思想是它的主体,领导中国茶文化潮流的主要是文人儒士 。

###其它资料参考###茶书院简单来说就是在书院式的建筑中进行的茶会 。“茶书元”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 。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 。到了室町时代末期,茶道开始诞生了 。
喝茶不会只有一种情境,在喝茶的也不都是学茶的人,他们未必能够也未必会侃侃而谈茶的古今、茶的美学、茶道精神等内容 。一些城市里茶所或茶书院其客群也有部分是厨师、咖啡师、调酒师等,若要找寻这群人的共同点,我想他们大多是对味觉感兴趣、心胸开放、眼见为凭的人 。
历史由来
相传日本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 , 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 。
这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 。此前的斗茶会都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 。而“同仁斋”将开放式的 , 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 。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 。

###其它资料参考###黄金芽属于绿茶,因其采用绿茶杀青、揉捻、干燥的制作工艺,且不经过发酵,所以属于绿茶类 。其鲜叶呈金黄色,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叶底鹅黄 , 又近年才培育而成,量稀少且贵如黄金,因此取名为“黄金芽” 。
由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余姚市德氏家茶场、余姚市林特总站等单位经过近十年时间选育而成 , 已经被引种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珍稀名茶种质资源圃内 。是目前国内惟一的黄色变异茶叶新品种 。
扩展资料:
国内唯一的黄色变异茶叶在我国茶叶中,"黄金芽"是一个新兴的品种,黄金芽茶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浙江安吉县一家茶场场长张完林在附近茶叶地中偶然发现的 。经过十多年的选育,是目前国内惟一的黄色变异茶叶新品种 , 现在已经被引种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珍稀名茶种质资源圃内 。
黄金芽茶苗呈淡黄色,小苗茶芽发黄 , 长大后长出的嫩芽都是非常亮丽的金黄色,安吉黄金芽茶叶片颜色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黄--玉黄--黄--绿 。园艺专家认为它也可以作为一种高档观赏植物 。
黄金芽虽芽叶金黄,但黄金芽不属于六大茶类中的黄茶,是绿茶的一种 。氨基酸含量高达9%,满满鲜爽味 。黄金芽最大特点为"三黄":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叶底纯黄 。

###其它资料参考###1.西湖龙井
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 , 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 。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 , 心中一乐 , 也学着采了起来 。刚采了一把 , 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词呛贾菔ǚ迳降囊话巡枰?,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 , 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 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
鉴别方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 。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 , 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 , 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
2.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万个 。外开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 , 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 。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 。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 , 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 。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 。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 。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 。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 。阿祥得救了 , 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 。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 , 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 。阿祥悲痛欲绝 ,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 。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 , 采制名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 。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
鉴别方法: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 , 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
3.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 。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 , 刀丛林立 。很高的欣赏价值 。
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 。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 。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 , 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 。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 , 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 。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 。”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
鉴别方法:产于湖南岳阳君山 。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 , 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 , 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 , 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 。假银针为清草味 , 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
4.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庐山 。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 。此茶产于江西庐山,是绿茶类名茶 。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著名绿茶之一,也被列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茶(所谓十大名茶,目前来看绝对不只十种)之一 。巍峨峻奇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 , 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 , 北临长江 , 甫对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断崖陡壁,峡谷深幽,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见白云绕山 。有时淡云飘渺似薄纱笼罩山峰,有时一阵云流顺陡峭山峰直泻千米 , 倾注深谷,这一壮丽景观即著称之庐山“瀑布云” 。蕴云蓄雾,给庐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景色 , 且以云雾作为茶叶之命名 。
据载 , 庐山种茶始于晋朝 。唐朝时 , 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庐山,庐山茶叶生产有所发展 。相传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为屋,开辟园圃种茶种药 。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
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 , 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 。在清明前后,随海拔增高,鲜叶开采朔相应延迟到“五一”节前后 , 以一芽一叶为标准 。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 , 保持鲜叶纯净 。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
庐山云雾茶的工艺特点:由于天候条件,云雾茶比其他茶采摘时间较晚,一般在谷雨之后至立夏之间始开园采摘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5厘米 , 剔除紫芽、病虫害叶,采后摊于阴凉通风处,放置4--5小时后始进行炒制 。经杀青、抖散、揉捻、理条、搓条、提毫、烘干、拣剔等工序精制而成 。
庐山云雾茶的品质特点: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泽翠绿 , 幽香如兰 , 滋味深厚,鲜爽甘醇,耐冲泡,汤色明亮,饮后回味香绵 。
与黄山相比,在古代,庐山的名气要响得多 。历代名人,交口赞誉,认为宇内名山 , 除五岳以外 , 首推匡庐 。唐代大诗人李白说:"余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匡庐真天下之冠也 。"
相传,庐山种茶始于汉代,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 , 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徒便结舍于庐山 。当时全山梵宫僧院多到三百多座 , 僧侣云集 。他们攀崖登峰 , 种茶采茗 。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的一个很重要中心,高僧慧远率领徒众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树 。唐宁两代文人墨客多有赞颂之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庐峰结庐 而居,亲辟园圃,植花种茶,诗云:"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 。"宁代诗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之句 。
后来,明太祖朱无璋曾屯兵庐山天池峰附近 。朱无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 。庐山云雾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的,很快闻名全国 。明代万历年间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即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
匡庐之山,真是云的故乡,云的世界 。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时而像浩瀚的波涛,时而像轻盈的薄絮,整个庐山都沉浸在那朦胧飘渺的云雾中,"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一如太虚纪境 。因而,有云雾茶之名,"雾芽吸尽香龙脂" , 云雾的滋润,促使芽叶中芳香油的积聚,也使叶芽保持鲜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
庐山云雾茶的制法分为杀青、抖散、揉捻、初干、握条、做毫、再干七个过程 。高级的云雾茶条索秀丽,嫩绿多毫 , 香高味浓,经久耐泡 , 为绿茶之精品 。
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
5.祁红
在红遍全球的红中,祁红独树一帜 , 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着称,博得国际市场的经久称机,奉为茶之佼佼者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 。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章,创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品质风格,蜚声中外 。祁红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勤、种良、得天独厚,所以祁门一带大都以茶为业,上下千年,始终不败 。祁红工夫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声誉 , 芬芳常在 。
祁红向高香着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 , 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困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 , 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 。英国人最喜爱祁红,全国上下都以能品尝到祁红为口福 ,  。皇家贵族也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赞美茶为〔群芳最〕 。
6.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 , 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 , 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 。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 , 味醇回甘 。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 。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 , 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 , 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 。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 , 清香满室 。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 。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 , 想献仙茶邀功请赏 。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 。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 。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 , 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 。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 , 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 , 法名正志 。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鉴别方法: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 , 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 , 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假茶呈土黄 , 味苦,叶底不成朵 。
7.安溪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 ,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 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 。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 , 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 ,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 。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 , 可见礼佛之诚 。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 。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 。于是采下一些芽叶 , 带回家中,精心制作 。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 。魏认为这是茶之王 , 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 。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 。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 , 就叫它“铁观音” 。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 , 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 , 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 , 俗称有“音韵” 。茶音高而持久 , 可谓“七泡有余香” 。
鉴别方法:福建安溪县 。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 , 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跛鹘洗郑?无青翠红边 , 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
8.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 。普洱茶亦称滇青茶 , 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 , 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 , 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 。
普洱茶的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 , 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 。采摘期从3月开始,可以连续采至11月 。在生产习惯上,划分为春、夏、秋茶三期 。采茶的标准为二三叶 。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 。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 , 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 。
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 。运销港、澳地区及日本 。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
返回
9.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 。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乡 。它的鲜叶 , 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 , 故又名〔冻顶乌龙〕 。冻顶为山名 , 乌龙为品种名 。但按其发酵程度 , 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 。
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系为姊妹茶 。冻顶茶品质优异 , 在台湾茶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 。其上选品外观色泽呈墨绿鲜艳,并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条索紧结弯曲,乾茶具有强烈的芳香冲泡后,汤色略呈柳橙黄色,有明显清香,近似桂花香,汤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强 。叶底边缘有红边,叶中部呈淡绿色 。
10.苏州茉莉花茶
我国茉莉花茶中的佳品 。苏州茉莉花茶,约于清代雍正年问已开始发展,距今已有250年的产销历史 。据史料记载,苏州在宋代时已栽种茉莉花 , 并以它作为制茶的原料 。1860年时,苏州茉莉花茶已盛销于东北、华北一带 。
苏州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产花季节的不同而有浓淡,其香气依花期有别,头花所窨者香气较淡,“优花”窨者香气最浓 。苏州茉莉花茶主要茶胚为烘青,也有杀茶、尖茶、大方,特高者还有以龙井、碧螺春、毛峰窨制的高级花茶 。与同类花茶相比属清香类型,香气清芬鲜灵,茶味醇和含香,汤色黄绿澄明 。
从解放初期始,苏州茉莉花茶开始出口,外销香港、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其它资料参考###雀舌是绿茶,雀舌茶产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陕西省宁强县汉江源水流域 , 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是我国北缘菜区 。
产地山清水秀 , 雨沛雾多,湿润温和,茶树生长于山涧沟壑之旁、溪流泉水之间,环境未受工业化污染,是生产有机茶的最佳生态区域,现已成为陕西首家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条研究与发展中心有机茶认证 。
雀舌茶制茶工艺:
雀舌茶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级雀舌茶需采4.0~4.5万个芽叶 。要求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 。不采紫芽叶、雨水叶,防止芽叶红变 。
【圆洲茶院 是什么茶】采回的芽叶进厂后均匀摊在竹匾上,经3~5小时的摊放 , 方可炒制 。其炒制工艺分杀青、摊凉、整形三道工序,运用搭、抖、捞、压、抓等手法交替进行加工而成 。

圆洲茶院 是什么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