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堡茶生熟什么区别
六堡茶有生、熟之科学依据?

六堡茶以陈香著称,因此晾置陈化是制作六堡茶的重要环节 。传统工艺的六堡茶陈化,一般需以筐装,堆贮于阴凉的防空洞,从采摘到出仓装箱,整个流程竟长达两年之久 。正因如此,六堡茶喝起来就带有淡淡陈香,汤色红酽浓郁,口感醇厚绵滑 , 令人回味悠长 。
但也是这淡淡陈味 , 令不少喝惯了馨香清雅滋味的茶友难以接受 。其实浓酽醇厚的六堡茶,好喝的恰恰不是一般茶类的头两泡 , 第四泡后十五泡前的十余道茶汤最能凸显它的醇和真味,十五泡之后则会转为冰糖水的味道,伴有淡淡果香 。“六堡茶性价比极高,一般冲泡个二三十道没问题,真觉得没味了 , 丢进壶里煮一下,又是一壶好茶 。”
六堡茶耐久藏,越陈越香 。因为久藏的六堡茶会产生一种有益菌——黄金霉菌,这种黄金霉菌分泌多种酶 , 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口感独树一帜,对健康也是大大的有益 。在时间的沉淀中,其茶色、茶香、茶味在缓缓变化、慢慢成熟 , 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是值得期待的成长 。
近年来,陈年六堡茶以其内涵品质和罕有珍稀而广受茶友追捧,拍卖天价老六堡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
提起六堡茶 , 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若是提起普洱茶,却几乎是无人不知 。但你可曾知道,普洱茶中熟茶的制作工艺竟是来源于此!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那时的普洱茶在香港还属无名小辈,而百分之九十的茶庄却都以“正宗梧州六堡茶”来标榜茶源纯正,招徕茶客 。但由于产量有限,很多人只闻其名未品其味 。
1973年,云南一家知名茶厂来到了梧州市六堡镇这个偏僻的小地方,考察学习六堡茶的制茶工艺 。在借鉴六堡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明了普洱茶渥堆发酵的工序 , 大大缩短了普洱后发酵的时间 , 从此普洱茶才有了生熟之分 , 这一工艺也得以保留并沿用至今 。
2008年,传统的六堡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在六堡茶的故乡,人们品饮六堡茶 , 没有这么多讲究 , 直接丢进大壶或陶罐中,加入山泉水,用明火煮沸,待微温后即可饮用 。
随着六堡茶文化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现在以“功夫茶”式泡饮六堡茶也非常普遍,有时间慢慢品茶的,可以用精致紫砂壶、唯美汝瓷杯 , 与三两知己细品慢聊;为解渴而泡饮的日常茶则无需讲究,煮上满满一大壶,随饮随倒 , 别有一番情致;也有晚上将泡过的六堡茶置入暖水瓶闷泡的,翌日清晨饮用,不仅滋味绵滑清甜 , 而且汤色清而不浊 。
六堡茶可煮可泡,可热品可冷饮,随性而为 , 深谙茶人之道,尤其当你适应了它特有陈韵后 , 会愈发欲罢不能 。
都知道普洱茶有生熟之分,那么同为黑茶类的广西六堡茶也分生熟
以前在梧州老家,农民采茶回来,将鲜叶放在锅里炒青后,就直接挂在灶台或藏在农家阁楼里 , 任其自然陈化 。传统手工制作的六堡茶与厂家的制作工艺有很大区别,手工制茶保留着最原始传统的六堡茶自然发酵这一步骤,需要较长的陈化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 。如果参照普洱茶有没有渥堆发酵的标准来区分 , 那么手工制作的六堡茶就应该称为六堡生茶 。
六堡生茶在经历后期存放转化成老茶后,口感更为丰富醇和,药用价值也愈加显著,相较于六堡熟茶更适合茶友们用来收藏投资呢 。
(一)、六堡茶、生茶、熟茶的概念
1、什么是六堡茶?
答:六堡茶属黑茶类,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因原产和主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而得名,六堡茶以“红、浓、陈、醇”而著称,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 。自2011年六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后,规定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现辖行政区域为产地范围,品种为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叶种及其分离、选育出来的品种并按照六堡茶加工工艺(初制、精制)生产的才可以称为六堡茶 。因此我定义的六堡茶是以苍梧县群体种的初制毛茶 , 经过后期的发酵和陈化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茶类 。
2、六堡茶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吗?
答:从国家技术标准上来讲没有 , 但从六堡茶传统的加工工艺来区别还是有的,传统的六堡农家茶(毛茶)是未经人工渥堆发酵,自然陈化的 , 所以可以认定为生茶,而经过精制的六堡茶(厂茶)是经人工渥堆发酵加工而成的,可以认定为熟茶 。这个问题我与过茶叶专家农博士及长期经营六堡茶的茶农、商家交流过,大家都认可这个定义是比较科学的 。
3、那生茶好还是熟茶好?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我的观点是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喝茶因人而异,要先了解下这个茶的特性和自己的体质及爱好 。喝着舒服才是最根本的,这个问题在下面介绍六堡茶功效时会从中医角度有详细的解说 。
1)六堡茶的生茶(毛茶)冲泡后汤色金黄色或栗黄色 , 生津止渴 , 回甘明显,提神醒目 。喝起来有淡淡的青香,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苦涩味会减淡,陈方多年的六堡农家茶也同样具备“红、浓、陈、醇”的特点 。
2)厂制熟茶冲泡后汤色红色透亮像红酒,香气具有明显陈香,口感淳厚 , 顺滑,绵柔,可以暖胃,安神 。
3)选择在于个人的口感喜好,建议夏天喝生茶,清心火,冬天喝熟茶,暖胃 。或者白天喝生茶,晚上喝熟茶 。
4、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复杂吗?
答:六堡茶工艺包括初制、精制两个过程 。
1.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毛茶
2.初制加工技术要求:
(1)鲜叶:选用适制茶树品种芽叶为原料 。
(2)杀青:要均匀 , 杀青以叶质柔软,叶色转为暗绿色,青草气味基本消失为适度 。
(3)初揉:趁温揉捻至成条索 。
(4)堆闷:初揉结束后进行筑堆堆闷,当堆温达到55℃时,及时进行翻堆散热,当堆温降到30℃时再收拢筑堆,继续堆闷直到适度为止 。
(5)复揉:再次揉紧成条索 。
(6)干燥:干燥至茶叶含水分不超过15%,成为毛茶 。
3.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毛茶→筛选→拼配→渥堆→汽蒸→压制成型→陈化→成品 。
4.精制加工技术要求:
(1)筛?。航柰ü阜帧⒎缪 ⒓鸸?。(2)拼配:按品质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级拼配 。
(3)渥堆:根据茶叶等级和气候条件,进行渥堆发酵,适时翻堆散热,待叶色变褐,发出醇香即可 。
(4)汽蒸: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形成散茶 。
(5)压制成型:趁热将散茶压成篓、砖、饼、沱等形状 。
(6)陈化:将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茶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先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至90%、温度在23℃至28℃、无异杂味的环境(洞穴)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杂味的仓库中陈化 。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 。
(二)、六堡茶与其它茶叶有什么的区别?
答:1:产地区别:梧州市在北回归线上 ,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暖 , 雨量充沛,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品质 。
2:材料区别:六堡茶与其它茶原料不一样,六堡茶原料是广西大叶种及苍梧群种,茶叶吸收充足的阳光和水份后能够充分发酵,含有的功效物质也比其它茶类高 。绿茶、红茶、龙井茶等是中小叶种,功效物质不如六堡茶高 。
3:储藏上的区别:六堡茶最大的特点就是越陈越香,存放要求不高,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称,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而别的茶叶只有当年出品的新茶才是最好,铁观音你不放冰箱可不行哦 , 六堡茶你随便方到通风干净的地方就可以了 。
4、工艺上的区别 :六堡茶属黑茶后发酵茶 , 经过陈化后的六堡茶,去掉了普通茶叶中会令人兴奋、干扰睡眠的物质,生成了新的可以温胃、暖胃,具有安神的功效的新物质 。因此,白天喝六堡生茶可以提神,晚上喝六堡熟茶又能安神,保证睡眠 。

六堡茶是广西千年名茶,属于黑茶 。
六堡茶外形色泽黑褐,汤色浓红明亮,口感醇和爽滑,香气纯陈,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正是因为六堡茶的“越陈越香”,神秘而又别具诱惑 。这个能喝的古董,时间的滋味,魅力究竟在哪里?
一款正宗陈年的上品六堡茶熟茶,应是没有丝毫异杂味(如,霉味,仓味),带陈香,陈香不会霸道,但会很持续,很沉稳,出口有硬化感 , 口腔、舌面应无显着涩感 , 茶味淳厚,于淳厚中体现出一种悠长的茶气 。
如何判断老六堡的年份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
在20世纪里,也有伪六堡,做熟做旧的现象,可当时的做熟做旧的六堡茶,留到现在,也算成历史文物了 。一般六堡茶常见的做陈、做旧的手法,是利用人工控制高温高湿环境做旧茶叶,加速茶叶内物质的转化,以“湿仓”手法来达到做陈的效果 。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湿仓”茶干、茶汤是怎样的?高温做陈的茶面为什么会干枯无光泽?高湿高湿的茶是怎样的味道?喝“湿仓”茶为什么会有喉头发紧(亦称锁喉)的感觉?
为了更好地鉴识老茶 , 须了解一下六堡的生产历史,以及六堡茶原料,工艺发展的情况 。鉴别老茶也不是单单看书就能区分,首先亲身体验真正的老茶,口感,滋味在心中作为标杆 。年份太长的,价格贵,且难找,可以选择品尝10年内的六堡茶,细细体会这年份的陈香,感受其茶气、茶韵的变化 。
看干茶的品相
【老六堡茶生熟什么区别】 常喝六堡茶的茶友都知道,六堡茶的年份越高,茶干则越轻 , 其茶胶质会逐步减少,叶与叶之间的黏性减少,会变得松散 , 非常的轻,置于手中,与新茶相比明显的轻 。由于长期存放茶叶自然陈货发酵 , 干茶的表面会有一层自然的灰霜(注:常见做旧是湿仓存储,湿仓存放也会有一层白霜,但湿仓做旧的茶会发黑,面上霜较死沉,没有活性 。市场上可看到的做旧普洱老砖 , 可从茶面一层白的痕迹可以借鉴) 。真正陈年干茶颜色应是褐黄,褐红,且随着存放年份增加 , 其颜色会逐步偏深褐色,干茶应该干净,无霉变的痕迹 。
观察茶汤颜色
一般而言,六堡茶由于原料和工艺原因,新茶往往会比较浑浊,新茶通常指1到3年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澄亮明净 , 越老的茶越红越透亮 , 越体现出六堡茶的“红”"浓"特色 。如果后期储存湿度过大,或者受潮,或者故意做旧,会使汤色晦暗,甚至浑浊,茶友称之为“酱油汤”,碰到这样的茶,可要小心了 。
细品茶汤的滋味
一款有年份的六堡熟茶,应是没有杂味,没有仓味 , 带陈香,陈香闻起来非常舒服,惬意,在口腔会很持续,沉稳的感觉 。入口是柔滑的 , 无明显的涩感,茶味醇厚,于醇厚中体现出一种沉稳的“茶气” 。或因六堡茶品种不一样,感受到的陈年茶韵有所不同 。然,做陈做旧的六堡茶 , 几道过后,口感会有明显的涩味,有些不涩 , 茶汤则浑浊,叶底发黑,无弹性 , 无活性 。喉头往往会感觉有点紧,不舒服 , 锁喉现象 。
借助显微镜鉴别
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干茶,通过显微镜观察,有所不一样 。
三五年内的新茶纤毛,呈现很明快,亮丽的嫩黄 , 浅黄色,而且罗为通透 。
十年后的六堡茶 , 纤毛会稀少,茶表面少见,表面颜色变为黄色,深黄,显得纯粹自然 。
此方法 , 作为鉴别的一种,是否真的老茶,还需要综合判断 , 最终还得是否合自己口感 。
为了找到一杯好六堡茶,我们到底做了什么?
六堡茶的价格究竟由什么决定(附2019六堡茶价格表)
六堡茶的功效有哪些?六堡茶功效全面解读 。
欢迎关注【六堡茶之家】,了解更多六堡茶知识、业内干货!
###其它资料参考###由于工艺差异,六堡茶大致被分为传统工艺六堡茶(生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熟茶) 。有关这两类产品的茶类归属,圈内曾经也争的不亦乐乎 。其实,它们发酵过程的原理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在毛茶上繁殖,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酶 , 这些酶会促进毛茶中的物质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 。
只不过生茶的这些变化是在存储过程中缓慢发生的,生产过程无法标准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运气 。而熟茶是在一个几十天的生产周期内,在比较高但是可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同样的微生物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使茶叶的变化极尽高效 。可以说,如果把同样的毛茶分别做成生茶和熟茶,熟茶就是生茶的“速 成版” 。
那为什么人们经常说“喝熟茶 , 存生茶”呢?这并不是说生茶不能喝,而是有可能不甚好喝——苦涩味过重 , 大众难以接受(见 《苦涩化不开?说说六堡茶的苦涩滋味》 ) 。在存储陈化的过程中,每个时间点上的发酵反应结果都不相同,表达在茶汤的色香味上就有了差异 。
这些差异有的是向善的 , 有的是劣变的,都会给品饮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而不同产区、不同树种树龄、不同鲜叶质量、不同毛茶初制水平、不同毛茶配方、不同紧压成型工艺、不同仓储环境甚至不同的泡茶技术等等,都会导致生茶特征表达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琢磨不定 , 无法预见,更令人痴迷 。
而熟茶,短时间内强化发酵使其浴火重生 , 苦涩隐去了 , 茶汤甜润稠滑了 。所以说,熟茶只要原料过关,渥堆工艺好,品质就差不了 。熟茶存储带来的差异化没有生茶那么明显 , 对六堡茶来说,也不大追求什么山头老树的 , 对冲泡技术要求也不很高 。总之,熟茶喝的就是个省心省事 , 而生茶呢,品的是差异,是变化 , 享受的是伴随它一起成长的过程 。
本文由“六堡茶之家”编辑整理,参考资料:《六堡茶入门手册》 。
###其它资料参考###在六堡茶日常叫法里,没有六堡茶生茶和熟茶之说 。按制作工艺分为:
传统工艺六堡茶(农家六堡,发酵轻、无冷水渥堆)
现代工艺六堡茶(厂家六堡,发酵适中、冷水渥堆)
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清新,常有花蜜香,口感清甜鲜爽、微涩、回甘明显;现代工艺六堡茶汤色红亮、滋味醇厚饱满、顺滑 。至于哪个好喝的话,得看个人口味偏好哦~
###其它资料参考###六堡茶如何品鉴是一门学问 。有经验的茶人 , 喝一口就能知道是什么原料制作的,纯料还是拼配,发酵程度如何 , 年份有多长 。而对于入门茶客,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 , 往往无所适从,只得盲目跟风 。如何鉴别一款六堡茶呢?以下七点看完你就明白了 。
1.看干茶
看干茶主要看条索与色泽 。条索的形成与茶种、制法有直接关系,品鉴时一定要对各茶区茶种、制作习惯有所认识才行 , 如果有标准样就更好 。
从茶种看,中小叶种,条索显得比较紧细 。而大叶种,条索就会显得肥壮 。
机器揉捻,条索紧结,相较而言,手工揉捻条索稍松散 。
2.闻干茶香
看完条索色泽后 , 要闻茶香 。干茶有没有特别的异杂味,霉味,好的六堡茶,闻干茶是感觉到明显的茶香,陈年老茶在充分醒茶后,香气陈纯,部分具有明显的槟榔香 。
3.观汤色
汤色主要用于鉴别制作工艺、茶叶存放年份与存放方式 。制作工艺正常的茶其汤色是透亮的,根据存放时间呈现黄色或金黄或黄红或栗红色 。
存放一定年份的六堡茶生茶,其正常汤色变化应该是1-5年汤色黄绿向金黄转变,5-10年金黄向黄中带红转变,10年后黄红向栗红转变 。
如果一款茶才有5-6年汤就转,10年左右就栗红,就要怀疑是否经过轻度发酵或是进过湿仓 。
另外正常老茶色泽是栗红色 , 宝石红是夸张的形容词 。老茶中湿仓茶退仓后汤色也会很透亮 。
而六堡茶熟茶,则年份越长,汤色越通透,以酒红色为最佳,以浑浊酱油汤为劣 。
4.品滋味
品滋味可以鉴别茶的茶种、树龄、茶园类型、茶区、制作工艺、存放年份与存放方式条件 。
第一杯茶汤咽下之后,请集中注意力,感受口腔里的回甘、生津具体准确位置 。判断好茶的标准包括:香、甜、滑、顺、回甘、生津 。
喉韵,就是当你咽下茶汤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茶汤是一咽到喉底甚至更深的部位 。喉韵越深,茶质越强,茶的口感越甜,改变口腔味蕾的时间越长 。
一般而言 , 树龄越长苦涩度越低,甜滑感越强、耐泡度也越强 。自然存放没受潮霉变的茶,随着时间推移、内部物质的分解,茶气不断降低,苦涩也逐步降低 。
苦涩较突显而且苦中基本无甜或少甜 , 质感薄 , 苦得直接而无层次,苦涩会稍长久,回甘一般 。老树茶多数苦中带甜,汤质较厚滑,苦得有层次,虽然苦但会觉
5.看叶底
正常的六堡茶叶底是色泽一致,不软烂,无杂色,10年内黄绿向黄栗转变,10年后黄栗向栗色转变 。如果叶底有焦糊边、焦片,是杀青锅温过高,如果有黑硬的梗、叶,是毛茶时受潮霉变,如果叶色正常但是软烂则是加水发酵过 。如果叶底有红色、红边,是鲜叶时或揉捻后轻度闷到,酶的催化作用使其变红 。
冲泡到最后的叶底,如果是老树茶,闻之仍然有正常的茶香,如果台地茶则会有一种树叶味,另外如果制作工艺有问题或存放不好,叶底也会有异味表现出来 。
6.试耐泡度
耐泡度与茶叶中的内含物的量有关,可能还与茶叶的物质结构有关 。在实际冲泡中,台地茶耐泡度则明显低于老树茶 。老树茶由于树龄、采撷量、根系与吸收养分的关系等因素 , 其内含物明显高于台地茶 。
本文由“六堡茶之家”编辑整理,参考资料:《六堡茶入门手册》 。
###其它资料参考###(1)产地不同,原料不同 。
六堡茶用的是广西传统桂青种(多茶果、初制毛茶天然黑褐),这是一种灌木型中小叶的茶树品种;初制加工后的六堡茶毛茶,天然黑褐 。
安化黑茶用的是云台山大叶种(天然糯香),在此母本基础上培养了很多品种(槠叶齐、湘波绿、白毫早、碧香早等),是灌木茶型中小叶的茶树品种;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虽有乔木与灌木之分,但仍以乔木为主 。
(2)外观不同 。
六堡茶 , 以散茶为主 。六堡生茶、熟茶的差别没有普洱生茶、熟茶的差别那么明显,两者颜色都已变为黑褐为主 。
农家六堡茶则是将采摘的茶叶炒青后放在竹篓里存放,没有揉捻 , 也未紧压,茶叶保持着自然状态,所以都是散茶 。
六堡熟茶有经过揉捻工艺,条索紧致,最后再紧压进大篓、小篓装;或压制成茶饼、茶砖、茶沱等 。
安化黑茶,除天尖茶是散茶外 , 以紧压茶为主:主要品种有茯砖、黑砖、千两茶系列茶柱 。普洱茶,则以茶饼为主 。
(3)工艺不同 。
六堡的生茶基本经过轻微发酵,而普洱生茶是未经发酵的 。所以六堡生茶即使是新茶,泡饮也没有普洱生茶的刺激性那么强,对胃的刺激相对轻,苦和涩也不会像普洱生茶那么突出 。
(4)口感不同 。
六堡生茶是橙红明亮(红中带金),涩轻,回甘很明显;六堡熟茶汤色则更为红浓深重,入口舒服 , 香甜醇厚,但回甘不如生茶明显,化得快 。
安化黑茶茯砖茶菌花香浓 , 煮饮枣香明显;天尖茶汤色橙黄,柔和回甘;千两茶系列 , 霸气味厚;
普洱生茶茶汤黄绿,清淡油亮,有明显的苦涩味;普洱熟茶色泽褐红 , 滋味纯和 。
###其它资料参考###熟茶除湿效果很好
六堡生茶实际为传统工艺六堡茶,其制作步骤主要为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干→炊蒸→压娄→晾置→陈化 。传统工艺的六堡茶未经人工加水渥堆发酵,而是放任时间自然陈化,称为生茶 。
六堡生茶
而六堡熟茶则是现代工艺六堡茶,其制作步骤主要为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干→加水→加水渥堆→筛分→蒸压 。六堡生茶经人工加水渥堆发酵加工而成的,称之为熟茶 。
###其它资料参考###农家六堡茶新茶(生茶)
1、有明显的生津、回甘,生津回甘时间越长越佳 。
2、带涩味,但松开时间短 。
3、香气丰富、沉稳,留在口腔时间越长越佳 。
4、茶汤绿中微黄
农家六堡茶老茶(生茶)
1、无杂气味 , 基本是茶的本源之味 。
2、滋味以甘甜为主,涩味松开明显、活泼 。生津回甘润泽时间长 , 喉韵明显 。
3、汤清面油,茶汤口感轻滑 。
4、陈香略带花香或果香,喝后感觉身体发暖 。
5、茶汤橙黄或暗黄,10年以上老茶呈红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