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怎么做
如何自制古法乌梅丸?

原料:乌梅,山楂,陈皮,麦冬,甘草 。我都是在同仁堂零称的 。注意,乌梅、山楂都比较沉,用量也相对大,所以买的时候这5样东西不能买相同份量 , 我一般是乌梅、山楂各半斤,其余几样各2两,共计39元 。每次煮的时候用量随意,我一般乌梅13、4颗 , 山楂20来颗,其余3样捏一撮就行,多了味道比较怪 。熬制:方法和煎药一样,我连锅都选用了药罐 。先拿水泡半个小时左右(我常是上午泡下午才煮),上面那个用量我加了1500ml水 。煮的时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咕嘟,30分钟后倒出汤来,底料再加半量的水煮15分钟 , 完了两次的汤混匀加冰糖即可 。热着喝很酸,凉了就好喝了 。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的组成: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 , 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药各为末,合治之 。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 , 饭熟 , 捣成泥 , 和药令相得 。纳臼中,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食前服,以饮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 。
###其它资料参考###脏厥(非乌梅丸症):脉微,不自主躁动,肉冷掉,纯阴无阳,内脏寒冷——附子剂;血分太寒——当归四逆汤
蛔厥(厥阴):阴阳分裂
一、乌梅丸证的主证
(1)手脚冰冷、嘴巴很干,上有燥热下有虚寒 。
(2)乌梅丸证的厥就是忽然热一下忽然冷一下,寒热错杂,阴阳分裂的症状是一阵一阵的,忽然烦一阵,忽然躁一阵,忽然头痛一阵 。
(3)舌苔是厚且偏灰色或者是黄色 。
(4)病机:热气在上,寒气在下,中间气上逆
二、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1.主治痢疾,拉出大便里面头有白色的脓跟红色的血
2.治蛔虫(加三钱使君子 , 四钱槟榔 , 用蜂蜜做乌梅汤效果更佳)
有寄生虫的人翻开嘴唇 , 嘴唇内侧或者头上会破一个一个小白点
3.肠梗阻
心痛呕酸水,上腹部揪痛,肚子痛,呕吐 , 心中有疼热,上冲伴随灼热烧心感
4.治久利,慢性肠炎
大便赤白 , 有带红,带白,带血,带脓都可以治
主证:手脚冰冷,嘴巴干
现在做乌梅丸干姜,附子 , 半夏要多加一些 , 黄柏,黄连少放些
5.蛊胀?。ㄉ硖逋钩鲆慧纾?
这类人体质很虚,需要搭配四君子,六君子长期做调理
6.眩晕病
肝火上冲,脉有力,尺脉很虚
7.保肝
全身起红疹,浑身发痒,脉浮——桂麻各半汤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脉不浮——乌梅丸
痒不在皮肤在肉里 , 抓抓不到内脏在痒,乌梅丸
8.胃病
怕冷 , 舌头上黄苔很厚
9.脸歪,脸抽搐
10.心脏病
发热发痛,相火不收烧上去造成的心脏病
痰饮造成的心脏病——木防己汤
11.神经病
容易呕吐,容易晕眩,尺脉虚,关脉弦
12.疝病
一派寒证用当归四逆汤 , 有热象用乌梅丸
13.巅顶痛
14.睾丸肿痛,下体发炎抽筋
15.肚子痛,爱喝冰,寒热错杂用乌梅丸
吃乌梅丸的 瞑眩反应:浑身发软 , 排出黑色的大便,治疗呕吐时使用乌梅丸,反而更痛
三、乌梅丸的药量比例:
【乌梅丸怎么做】 汤剂乌梅丸
乌梅:细辛=10:1,其他药依比例放,乌梅三钱,细辛三分,干姜五分,黄连八分的比例 。一天一剂,三至四天慢慢好 。喝汤剂有烧心的感觉,加蜂蜜
四、乌梅丸的做法
1.300颗乌梅用醋泡一个晚上,去核
2.五升米和乌梅(不加水)隔水蒸至米咬起来硬 , 但熟的程度,米跟乌梅一起打成粉 , 加入其他药粉
五、乌梅丸的服用方法
先吃乌梅丸再吃饭,忌生冷滑物,味道重的食品 。
六、乌梅的药性(与乌梅丸的药性相似)
乌梅的药性是微温、不寒 。外治、内治都有一定的疗效 。
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
主要具有交合阴阳的药性
乌梅是厥阴经用药,厥阴经跟人体下腹腔免疫机能共进退 , 厥阴能量跟风木之气(勾芒气)共强弱,乌梅将分裂的阴阳交合回来,本身就在制造人的肝气,肝气回来后下腹腔的免疫机能就会恢复 , 人的免疫机能有三个腺,阑尾,胸腺,扁桃腺,因此 , 乌梅能作用到这三个区块
所以它的主久利以及疏肝都是交合阴阳的本质药性发挥的作用
七、乌梅的临床
1.乌梅白糖汤
四五颗梅子加一两黄糖或冰糖
1)治痢疾
2)治温病
发烧燥热,昏头昏脑心烦,神志混乱,脉跳有力,稍微一按里面是空的
(脉洪大有力,昏头昏脑开白虎汤;脉浮大而空虚 , 当归补血汤的血虚发热;乌梅白糖汤是介于白虎汤跟当归补血汤之间的脉证)
烧的不得了,什么药都治不了时候,可用乌梅白糖汤
3)淋巴癌
4)感情上例造成的急性中风,惊风晕倒,风痰造成的中风症状,乌梅粉插在牙龈肉上
5)瘫痪病
梅子+加味两一膏(当归 , 熟地,党参 , 黄芪,川木瓜)
6)发炎痢疾
间歇性拉肚子拉到虚,拉到口干舌燥,用乌梅白糖汤
7)糖尿病 , 消渴病
标准方肾气丸,其他的有瓜蒌瞿麦丸,糖尿病用四物汤加乌梅
8)咳嗽一直咳,不停上焦热发炎,阴阳脱离,用金水六君汤加乌梅
9)气喘病
气喘是气上脱,用独参汤搭配乌梅
10)睡不着 , 失眠,用三才膏
党参,麦冬,熟地熬膏,加乌梅和白糖
11)慢性肠炎 ,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寒热错杂拉肚子——乌梅白糖汤
2、 乌梅甘草汤——胃气痛
1)肚子痛:
大腹痛,一整个肚子都在痛,整个肚子很平均的痛,或者不痛——理中汤
右肋骨以及心跟胃特别疼——乌梅类
突然烧心,突然刺痛 , 胸口跟胃一起发烫,或者一起去痛——乌梅丸
纯粹治胃,胃痛的特效药——乌梅甘草汤(五颗乌梅加五针,甘草煮水喝)
2)拐到脚 , 筋扭伤
一两斤乌梅,加五碗麦芽糖熬成膏,当点心吃
3)痔疮,子宫息肉
乌梅250克,白僵蚕200克,桔梗200克,丹参250,生甘草30克,每天吃三次,每次吃三钱
脓疮要好时多长出的坏肉,梅子去壳放烤箱烤焦,磨成粉用醋弄成糊状,贴在伤口或伤口长出的坏肉上
4)鸡眼
5)梅子美白水——治疗肝斑 , 美白
六七颗梅干用600 CC清酒泡两个星期,用泡过梅子清酒喷脸
新鲜梅子泡清酒
6)呕吐,狂呕狂吐——可在对症的方剂内加四克乌梅和四克硼砂,能加强药效
###其它资料参考###......
乌梅丸
原文:1.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 , 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 , 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 , 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伤寒论》(338)
2.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 , 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 , 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蛔厥者 , 乌梅丸主之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89)
少阴病 , 但厥无汗,而强发之 , 必动其血 。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 , 是名下厥上竭 , 为难治 。《伤寒论》(294)
厥阴之为?。剩献残模闹刑廴龋⒍挥常?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326)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327)
厥阴病,欲解时 , 从丑至卯上 。(328)
厥阴?。视? ,少少与之愈 。(329)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原方:
伤寒论: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附子六两,炮 , 去皮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黄柏六两桂枝六两 , 去皮人参六两干姜十两川椒四两,出汗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 。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 , 蒸之五斗米下 , 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 , 日三服 。稍如至二十丸 ,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
金匮要略: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右十味 , 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臭等食 。
注:
东子:
比例:乌梅(15)三百枚细辛(1.5)六两附子(1.5)六两,炮,去皮黄连(4)十六两当归(1)四两黄柏(1.5)六两桂枝(1.5)六两,去皮人参(1.5)六两干姜(2.5)十两川椒(1)四两
台湾科中比例:乌梅(20)三百枚细辛(2)六两附子(2)六两 , 炮,去皮黄连(5)十六两当归(1.5)四两黄柏(2)六两桂枝(2)六两,去皮人参(2)六两干姜(3)十两川椒(1.5)四两
与柴胡桂枝汤合方比例:
东子:凡厥阴?。?必用姜、附、黄连 。厥阴病者寒热错杂,阴阳俱病 。厥阴病者以乌梅丸为主治 。乌梅丸中附子细辛易致胸闷咽痛,可用黄芩拮抗,宜合黄芩类方 。有柴胡证者,宜合柴胡类方 。心下心窝部疼热者,宜合小陷汤 。便秘,屁臭者 , 合大黄类方 。耳前后肿者 , 宜用三黄拮抗 。服后欲呕反酸者 , 宜合吴茱萸类方 。服吴茱萸类热药而头偏痛者 , 渴者,眼角内眦偏红者,淋巴结肿痛者,宜合石膏类方,或加银翘 。
丑时:1点至3点,卯时:5点至7点 。
修普贤行:乌梅汤其实不难喝,药味难喝是各位未按原方比例配药!我做过实验,按黄师《经方一百首》上的配比,“乌梅30g,此汤较难喝 , 若“乌梅”20g,此汤更难喝!若“乌梅”50g,其他药配比不变,此汤微酸 , “苦·辣·辛”三味几乎不觉!非常好喝!除非没有此病之人,才觉味怪!这与临床上有湿热病的患者喝有黄连黄芩的汤药是感觉不到药苦,一旦病减,立刻说苦难下咽!此是我临床屡试不爽的经验之谈!请大家印证!请多指教!谢谢黄师分享教导!
医案:
爱山:李某,女,68岁 。脐周夜间(12点左右)有物上冲皮起,患者经常出现从足二拇指起沿腿上冲,至腹部则支撑难忍 , 至胸则心悸不安 , 至咽部则呼吸困难,至头部则头晕 。上冲时有发热感觉 。平素胃部嘈杂,口涩口渴咽干,欲饮 , 即使夜间也需饮水方可 。心烦甚 。四肢怕冷,冬日往往手会发红 。自觉四肢肌肉有收缩发紧疼痛感 。舌暗 。患者诉气上冲均在右侧 。有胆囊摘除术史 。黄连9黄柏12黑附子9干姜6细辛6花椒5党参15当归15肉桂桂枝各6乌梅30.
2014.10.25及2014.11.02二诊、三诊均示病症逐渐好转痊愈 。(患者脸颊有发紫的感觉)
黎氏医馆:2012 11 5 李某,女,42岁。夜晚磨牙多年,每到半夜‘咯吱咯吱’响过不停,其夫不堪其扰,只得分床而眠,去年曾到我处诊治,因辨证不得法而无效,因今年有加重之势,后牙已磨损严重,到西医牙科诊治而无良法 , 开一牙套晚上护牙用 。因其平时一些小病都是我为其治好,故又来找我诊治,其人肤黄,性格急易发火,冬天下肢冰凉 , 余无特殊 。既往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已切除,妊娠时得过胆汁淤积中合证 。经常头晕头痛 。舌质红少苔,双寸偏浮,右关尺弦细,左关弦,尺沉迟 。从厥阴论治,乌梅丸加芍药甘草汤主之 。乌梅30克 黄连10克 黄柏10克 细辛6克 附片10克 花椒3克 桂枝10克 干姜10克 当归12克 党参10克 芍药35克 甘草12克 五味子10克五剂 。五剂完后,其夫诉磨牙频率明显减少 , 又服五剂再来诉只有翻身磨两下便自止,两口子非常高兴说再也不分床睡了,我说此症顽固怕复发再服五剂巩固之 。
临证思维:上月曾到南京参加经方会,收益不小 , 此案便是从顾值山老师讲解《乌梅丸临床应用心得》而来,很多病从丑到卯时发作性的疾患可以考虑乌梅丸,如半夜咳嗽,发热,磨牙,盗汗等等,非常精彩,我记忆尤深,又从江湖医侠老徐那儿学会脉相三部六位不等便可从厥阴论治,更坚信用乌梅丸 , 自作发挥加了芍药甘草汤柔肝息风解痉 。不想果有奇效 。
......
乌梅丸比例:乌梅(15)三百枚细辛(1.5)六两附子(1.5)六两 , 炮,去皮黄连(4)十六两当归(1)四两黄柏(1.5)六两桂枝(1.5)六两,去皮人参(1.5)六两干姜(2.5)十两川椒(1)四两
柴胡桂枝汤比例:桂枝(1.5)一两半,去皮芍药(1.5)一两半黄芩(1.5)一两半人参(1.5)一两半甘草(1)一两,炙半夏(2.5)二合半 , 洗大枣(4)六枚,擘生姜(1.5)一两半,切柴胡(4)四两
柴胡桂枝乌梅汤
柴胡桂枝汤与乌梅丸合方时6:1比例:肉桂(或桂枝代)9克 , 赤芍9克 , 黄芩9克 , 党参9克,生甘草6克,法半夏15克,大枣24克,生姜9克(或干姜3克代),柴胡24克 。乌梅15克 , 细辛1.5克,附子1.5克 , 黄连4克,当归1克 , 黄柏1.5克 , 川椒1克 。
柴胡桂枝汤与乌梅丸合方时7:1比例:肉桂(或桂枝代)10.5克,赤芍10.5克,黄芩10.5克,党参10.5克,生甘草7克,法半夏17.5克 , 大枣28克,生姜10.5克(或干姜3.5克代) , 柴胡28克 。乌梅15克 , 细辛1.5克 , 附子1.5克,黄连4克,当归1克,黄柏1.5克 , 川椒1克 。
柴胡桂枝汤与乌梅丸合方时8:1比例:肉桂(或桂枝代)12克,赤芍12克,黄芩12克 , 党参12克,生甘草8克,法半夏20克,大枣32克,生姜12克(或干姜3.5克代),柴胡32克 。乌梅15克,细辛1.5克,附子1.5克,黄连4克,当归1克,黄柏1.5克,川椒1克 。
柴胡桂枝汤与乌梅丸合方时10:1比例(比例不好):肉桂(或桂枝代)15克,赤芍15克 , 黄芩15克,党参15克 , 生甘草10克,法半夏25克,大枣40克,生姜15克(或干姜4.5克代),柴胡40克 。乌梅15克,细辛1.5克,附子1.5克,黄连4克 , 当归1克,黄柏1.5克,川椒1克 。
加味
陈皮15克,瓜蒌4克,吴茱萸15克,当归15克 , 川芎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桃仁15克,牡丹皮15克,麻黄20克,厚朴25克,石膏15克,杏仁15克,五味子30克,小麦15克,大黄1克
......
###其它资料参考###乌梅丸用汤剂宜加炙甘草
乌梅丸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名方,也是当前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认为凡肝阳馁弱寒热错杂而产生的肝的各项生理功能失常,皆可用乌梅丸为主治之 。
###其它资料参考###清凉乌梅汤乌梅汤主料:乌梅250克,山楂(干)250克 。辅料:桂花50克,甘草50克 。调料:冰糖50克 。步骤:1.干乌梅和山楂必须先加水泡开 。2.连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 。
3.在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 。4.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可以起到染色作用的红糖 。5.小火熬煮6—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乌梅汤也就做成了 。桂花乌梅汤 原料:乌梅50克、乌枣50克、山楂干75克、甘草3克、冰糖130克、干桂花一小撮、水3升(2升 1升) 。
制作过程:<PALIGN=CENTER>
冷藏后装碗饮用<PALIGN=CENTER>备注:关于原料的浸泡:乌梅、乌枣、山楂、甘草都是干货,所以需要提前浸泡,浸泡前注意清水洗净,因为浸泡原料的汤水需要同煮 。如果时间来不及,不浸泡的话,需要延长煮制时间 。关于煮至:第一遍煮制放两升水,水开后转小火40分钟后关火,倒出汤汁后继续加一升水再煮20分钟,然后两汤合一汤 。乌梅、乌枣、甘草已发挥了它们的功效,煮后弃之即可 。关于冰糖桂花:冰糖和桂花不用同煮 , 放在盆中即可,糖度可根据个人口味调解,干桂花吸足汤水后会沉淀,散发桂花清香 。(如果是鲜桂花等酸梅汤晾凉后再放,不然会被烫坏,影响口味)
一口饮下,沁人心脾<PALIGN=CENTER>炎炎夏日,常饮有益身心健康<PALIGN=CENTER>
###其它资料参考###夏天气温高很容易中暑,喝酸梅汤不仅能防止中暑,而且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食欲,缓解一些人没胃口的症状 。我们一般喝的酸梅汤都是在外面喝的,有些时候不能保证安全 , 夏季漫漫,我们完全可以学会酸梅汤的做法,在家里就能经常喝到 。下面来看看酸梅汤配方8种原料 。
做酸梅汤的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冰糖、还有陈皮和桂花、甘草等 。
乌梅:碱性食物 , 能生津止渴,提神醒酒 , 抗疲劳,肝火旺的人尤为适合;
山楂:助消化,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活血化淤的作用;
陈皮: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的积气,增加食欲;
甘草:最大的特点是 , 具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既能够缓和药力过于猛烈药物的药性,使它们药力温和而持久,又能够协调某些药性相反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
桂花:之所以要在酸梅汤里配桂花,是因为桂花可以增添酸梅汤的香味,这也符合“香味可消除体内湿邪、去暑热”的中医理论 。
正宗酸梅汤配方比例做法
原料:
乌梅:50克山楂:75克乌枣:50克豆蔻(红色的):2.5克甘草:5克
桂花:5克冰糖:250克水:7.5斤
做法:
1、将乌梅、山楂、乌枣、豆蔻、甘草放入水中泡8小时以上(开水下锅)
注:若原料不浸泡需冷水下锅
2、大火开锅后用中小火煎45分钟
3、将冰糖放入另一锅底,将煎好的汤汁洒在冰糖上
4、再往剩下的药渣中倒入3斤水煎20分钟
5、滤除药渣,将两次煎好的汤汁倒在一起
6、把桂花倒入汤汁中 , 冷却即可
正宗酸梅汤的制作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先说选料,乌梅要用广东的 , 那里的梅子“不仅酸涩,生津止渴,且核小肉厚” 。梅子的采摘也有讲究,“一般五月下树 , 将其放在大炕上 , 用—种梅树枝熏烤” , 这样做成的酸梅汤有一种独特的“灶味”;第二是制作,酸梅汤的原料不能上锅熬,而是分装在瓷缸内,用开水沏,沏乌梅的水,取精华对作成品;三讲调制,天热要酸一点,天凉要甜一点,另外还要够冰,这样,正宗的酸梅汤就制作完成了 。
###其它资料参考### 乌梅水怎么熬
乌梅水怎么熬,乌梅水也叫乌梅汤或乌梅汁,它是以中药乌梅为主要原料,经长时间熬煮后得到的液体能开胃消食,也能去除油腻,而且能减肥瘦身 , 以下分享了乌梅水怎么熬 。希望对你有帮助 。
乌梅水怎么熬11、乌梅水在熬以前应该先准备25克乌梅,可以去保健品商店或者去药店购买,再准备15克干山楂片 , 另外要准备三克甘草和5克陈皮,除此以外还要准备适量的桂花和冰糖 。把准备好的乌梅和山楂以及甘草要提前用清水冲洗干净 。
2、洗干净以后的陈皮要用刀把里面的白色部分刮掉,然后切成丝,再与洗净以后的乌梅和山楂一起放到干净砂锅中,放入准备好的冰糖,再放入适量的'清水 , 让他在锅中浸泡20分钟,然后开火用大火煮开后再用中小火继续煮40分钟,这时锅中的乌梅水就已经熬好,取出降温后就能直接喝 。
乌梅水的制作方法
1、平时制作乌梅水时 , 还可以准备乌梅15克,甘草三克,雪梨一个,冰糖50克把准备好的雪梨洗净后削掉果皮,从中间切开,再挖掉中间的离合,然后把它切成块状,准备好的乌梅和甘草要提前用清水洗净,再准备一个干净的砂锅 。
2、把切好的雪梨和洗好的乌梅与甘草一起放到砂锅中,加入准备好的冰糖和足量清水,用大火加热煮开,然后用小火慢煮40分钟,煮好后关火让煮好的乌梅水在锅中自然降温,等它温度适宜后取出直接吃雪梨喝汤就可以 。
乌梅水怎么熬2乌梅茶
乌梅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 经加工熏制而成,因外皮呈黑褐色,故叫乌梅 。《神农本草经》称“梅实”,另有“熏梅”,“桔梅肉”等异名 。
乌梅茶的功效
乌梅茶味酸,性平 , 功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并有生津止渴、驱蛔等多种功能 。《名医别录》称之能“止下痢 , 好唾口干”,《伤寒论》中,张仲景用以乌梅为君主之药的乌梅丸治蛔虫腹痛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乌梅肉为末,每服二钱 , 睡时蜜汤调下,治久咳不已 。中医学认为,酸能收敛,酸能化阴,乌梅的上述功用,概与其酸味有关 。
乌梅茶的功效与作用
经化学分析,乌梅含有枸椽酸、苹果酸、唬拍酸、碳水化合物、谷街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 。取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之乌梅20克,炙甘草5克 , 加水800毫升,煮沸15分钟,候稍凉,乃成清凉爽口的乌梅茶 。暑天或虚热口渴津少者,徐徐饮服,具有良好的清暑开胃作用,可分3~4次,一日服完 。久咳不止者,煎煮时可放入yin粟壳12克 , 此又即《宣明论方》“百劳散”之意 。久泻久痢者,也可加入肉豆落或诃子各9克同煎 , 乌梅茶饮服 。夏季多汗或盗汗,可加糯稻根10克,浮小麦15克,煅龙骨30克,水煎乌梅茶 。
药理研究发现,在体外实验中,乌梅茶对炭疽杆菌、白喉和类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有人以乌梅18克,配香附12克,加水煎熬,浓缩成50毫升,早晚分服,治疗细菌性痢疾50例 , 治愈48例 。有人将乌梅与山植加水同煎浓缩,治小儿腹泻40例,有效率为92.5% 。临床实践证明,饮服乌梅茶有助于防治肠道传染病 。
药理实验还发现,乌梅茶能使胆囊收缩 , 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抗蛋白过敏的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乌梅与虎杖根同煎饮服,2周一个疗程 , 治疗数例乙型肝炎,均在短期内使HBsAg转阴或转为弱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