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对茶叶品质有什么影响?
茶农有农谚:“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是指茶树喜高山,也宜丘陵平地,但以高山上出产的茶叶品质较好,而土壤深厚肥沃的平原地区 , 则因营养良好 , 往往茶树的生殖生长发育健壮,茶花开的大而色艳 。因此,茶树的海拔地形对茶树生长有着影响作用 。
海拔地形包括纬度、海拔、坡向、地形、地势等,这些因子主要是对气候因子有影响,从而综合的影响茶树的生育和茶叶品质 。所谓“高山出好茶”指的就是高海拔茶区,其气候因子有利于优良品质的形成 。我国各地其地理纬度不同,光照强度、时间、气温、地温和降水量均不同 。
据《云茶大典》中介绍,一般而言,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谢,多酚类的积累较多,但含氮物质含量较低,而纬度高的地区则相反 。
海拔不同,各种气候因子也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 , 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而降水量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 超过一定高度又下降 。据研究,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区有较好的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 茶多酚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氨基酸则逐渐增加 。
因此我们常知的“高山云雾出好茶”,并不是空穴来风,山区云雾弥漫,漫射光有利于促进茶叶中氨基酸的形成,同时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积累的物质 , 在晚间被呼吸消耗得少 。因此高山茶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的特点 。
《云茶大典》中记载 , 除海拔高度之外,坡向也是影响茶叶氨基酸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阳坡光照较强,水分较低,盖度较高,适合喜阳植物生长;阴坡光照较弱,湿度较大,适合喜阴植物和湿生植物生长,土壤腐生物质多 。
而茶树是喜散射光、漫射光的耐阴叶用经济作物,因此东南向和西南向的茶园,在早晨和傍晚,空气湿度高、气温较低时 , 受到较多的漫射光照射,这些条件都有利于茶中,氨基酸的合成和积累,这其中又以东南向为最佳 。
而正南向的茶园主要受中午前后强直射光照射,此时空气湿度低、气温较高 , 植株容易水分亏失,不利于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在强光下茶氨酸趋向分解,氨基酸总量相对降低 。
低海拔的茶叶不如高海拔的茶叶 。品质很难达到高质量 。
1. 云雾多
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由于光线受到雾气的影响,使得七种可见光中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 。
2. 光照柔
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 , 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增加 。
3. 湿度高
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茶树新梢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 。
4. 温度低
气温随着海拔的提高而降低,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 , 进而又影响到茶叶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
5. 土质好
高山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元素丰富;而平地茶园多属红壤粘土,不但土壤结构差,而且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含量低,因此,平地茶的茶树质量较差 , 香气滋味不及高山茶 。
1. 内含成分及耐泡度
高山的氨基酸、茶多糖及微量元素和芳香物质比较多,600米以下的则普遍较少,约前者的三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高山云雾茶耐泡10至20泡有余香余味,而600米以下的茶只能泡5至10泡则平淡无味了!
2. 芽头持嫩性
高山茶,茶树新稍半个月都还会很柔嫩,春茶持嫩性可达一个月 。而海拔600米以下的茶树新稍一个星期会衰老硬化,叶片也比较薄 , 这个从湿热的叶底的厚度、韧度可以区分 。
3. 预防病虫害能力
高山茶区昼夜温差大,不利病虫害繁殖生长,尤其是冬天霜冻天长 , 病虫都冻死了 。而低山茶区的昼夜温差小 , 虫害比较多 。
4. 茶叶变化空间
高山茶经过收藏存放后品质变化空间大 , 醇甜度高,耐泡且香气好 。而低山丘陵平地茶生产的茶变化空间?。?苦涩度高,内含物少 , 不会有很好的转化 。
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 , 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 。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
高山茶芽肥壮,色泽翠绿 , 茸毛多,嫩度好 。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 , 耐冲泡,冲泡过后叶片质厚而软,韧度好 。
平地茶的芽短小瘦弱,叶色黄绿少光 。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平淡 , 冲泡过后叶片薄硬,比较干 。
仔细探究就会发现,中国名茶产区虽然几乎都位于山上 , 但却集中在一定的高度范围中 。一般地处北纬30度左右,海拔在500-1200米左右,周围的植被要丰富,多处于山的背阴面 。
海拔和茶叶品质关系是很密切,但海拔太高的茶园,很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冬天低温易受冻害,夏天高温易受旱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内含物质成分的合成,造成茶汤口感不佳 。
所以,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茶园相比较而言的,也并不是说山越高茶越好 。
###其它资料参考###高山茶和低山茶的区别在于海拔的高度,台湾的4大名茶,其中冻顶只能算乌龙茶,还不能称为高山茶,从阿里山开始,也就是海拔高于1000公尺才开始算得上高山茶 。高海拔的茶叶生长速度缓慢,生长期长,山泉水灌溉等因素,而孕育出特有的香气,茶叶的肉很厚实 。
###其它资料参考###为什么便宜的茶才做成重口味?作为一个茶行业人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些新手经常说:“这个茶这么淡 , 为什么值这个钱?”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回答?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澄清两个概念 , 叫做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 。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
我们理解了饱满度,再来说说茶汤的浓淡 。浓跟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有直接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 。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爽 。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 。喝多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 。越好的茶叶,滋昧越是浓厚韵足 。
高山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让你觉得淡了 。其他茶则相反:比如夏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让你觉得浓了 。高山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 , 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没什么味道,但却耐冲泡的原因 。越是好茶的 , 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学者需要慢慢体会 。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某些茶做得浓,把某些茶做得淡?因为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 。外地茶及茶园茶一般意味着采摘时间晚、海拔较低、树龄较新、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 。其品种香气不明显,纯度不够 , 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师傅要把发酵程度,摇青时间等增加,以提高浓度,即口味重正所谓:一白遮百丑 。
###其它资料参考###适宜茶叶种植的地理条件
(1) 气候条件
1. 气温 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茶芽开始萌发伸展 。在生长季节,月平均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上为宜,最适合在20-27摄氏度 。生长适宜的年积温需高于4000度以上 。但是当日均温高于35摄氏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 , 枝梢会呈现枯萎状 。
2. 光照 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阴的特性,喜欢弱光照和漫射光 。从叶绿素吸收的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吸收的最多,而漫射光主要就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所以茶叶在漫反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 。
茶叶
3. 雨量和湿度 茶树适宜的降水量在年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在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 。这样的降水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 。
从气候条件看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和气温都能满足茶树的生长 。
(2) 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和通水性条件好的地区 。土壤结构中上层深度1米以内没有硬石头的土层,土壤要求呈酸性,PH值4.5-6.5(4.5-5.5最适宜),这是由于茶树根部的枝叶含有很多有机酸,而酸性土壤提供了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为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共生环境,进而改善了茶树的而营养和水分条件 。
从土壤性质看,茶树能够在我国南方的红壤区正常生长 。尤其是江南丘陵的酸性红壤区 。
茶树的根部喜欢酸性的土壤
(3) 地形条件
坡度小于30度,海拔1500米以下 。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 。"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 , 日照直射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 , 有好的滋味和嫩度 。
茶树喜欢低坡丘陵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武夷山,黄山等高山有好差不是噱头而是有地理科学依据的 。
###其它资料参考###高山茶,只是一个概念,即对茶树的生长环境中的海拔有一定的规定 。
【为什么低海拔的茶浓烈】
海拔要多高才能算是高山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至少,这海拔不能低于900米吧,若是海拔低了 , 在半山腰(海拔约450米)的茶,那只能属于接近高山茶的分类 。
与高山茶对应的,便是平地茶 。平地茶,也就是茶树生长地海拔较低的地方,多为一些开阔的平地,种植起来便于大规模管理 。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品质 。
高山茶 , 因为生长的海拔高,在品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 高山茶冲泡之后,香气清新、清爽、清纯,没有过多的杂味和异味 。
啜饮茶汤,茶汤也是清新、清爽、清纯的 , 没有浓烈的刺激感,喝一口汤 , 会觉得茶汤是空灵的,咽下后,脑海里会不自觉浮现出“空山新雨后”的画面,若是在雨天亲自到铜钹山去,必然会被雾气缭绕的美景所吸引 。
看着这样的环境,再喝着茶汤 , 自然会觉得,茶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这种韵味 , 是平地茶所没有的,即便茶掌柜要将平地茶伪装成高山茶 , 也是做不到的,因为这种气质是改变不了的,是印在骨子里的 。
说品质 , 也许会有些抽象,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具体的指标上吧,比如它们的外形,它们的香气,它们的滋味 。
高山茶的新销肥壮 , 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 。茶叶有特殊的花香,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 , 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
平地茶的新梢短?。兜子脖?,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 。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
铜钹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南部,属武夷山脉东段北麓,海拔1534.6米 。绿丰实业在五万亩山林中挖掘时空角落里的宝 , 以匠人精神捧出铜钹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高山茶 。归本有道,从茶出发 。
###其它资料参考###茶树生长在200-800米海拔,相对光照充足 , 温湿度也有利于茶叶生长,四周植被茂密 , 高海拔气温有助于改善茶叶内质,低温可以使茶树新稍缓慢生长 , 保持较好的嫩度 。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昼夜温差的悬殊,更有利于内含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了茶叶鲜爽度 , 品质比较好 。
高山湿度大,降水多,降水量随海拔高度提高而增多 。高山云雾较多,光照短而漫射光多,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茶叶中纤维素不易形成,茶叶鲜叶原料在长时间内保持鲜嫩而不易老化在漫射光条件下 , 光质中红黄色光多而蓝紫光不易透过,减少紫外线的照射,有利于叶绿素、含氮物和香气的形成 。
扩展资料:选购茶叶的标准:
1、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 。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 , 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 , 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 , 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 , 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 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 , 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 , 品质劣 。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 。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 , 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 , 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 。
4、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 , 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 。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 , 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 , 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
5、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 。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
###其它资料参考###想必爱茶人士都听过一种说法,那就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说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高山之上的地势地理条件 , 气候光照条件 , 非常适合茶的生长罢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平原之上就不可以种茶,相反,大多数种类的茶都是在平原地区种植和生长的 。关于“高山云雾出好茶”我们还需要细细探究 。
想要弄明白这种说法的来源是什么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一款好茶,想必每个人的评价都不一样 , 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一样,因人而异 。但是,大体上来看,一款好的茶叶外形万色鲜嫩颜色鲜嫩、外形圆润、条索紧细、芽肥体壮 , 没有碎末 。其次就是味道,好的茶叶味道是淡淡的香味 。高山云雾,光从字面意思来看,给人一种巍峨朦胧的感觉 。接下来从生化角度分析,高海拔茶园因具有相对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气候特征,促使茶叶形成优异的品质 。
从气候条件上来说,高山之上,温度是相对较低的 。还有就是多云雾多湿度,昼夜温差大的因素,这些都会导致茶树生长的非常好 。茶树的生长是非常缓慢的,低温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的含氮化合物,适宜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而某些鲜爽香型的芳香物质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形成较多 。高山地区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 , 光合作用强,利于有机物合成;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 。
我觉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上之上,污染非常少,这也非常有利于茶的生长 。低海拔的茶园 , 茶叶一般生长快,叶质较硬,纤维素多,品质不及高山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其它资料参考###茶树的生长因海拔不同而从气候、降雨、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地温、生长周期等方面深刻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稀薄 , 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 。芽叶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度蒸腾 , 这种抵抗素就是茶叶的宝贵成分——芳香油 。所以高山茶香气相对较高,冲泡后杯底留香,持续时间较长 。
高山地区,人迹罕至,空气状况良好,几乎没有污染 , 大型乔木凭借自身的抵御能力,少有病虫害的干扰 。高海拔山区云雾弥漫,茶树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 。长波光受云雾阻挡被反射,短波光穿透力强 , 作用于茶树而合成更多的生物碱和酚性物,这也是高山茶内含物质丰富的原因之一 。高山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茶树的光合能力强,合成物质多,夜晚气温低,茶叶背面呼吸气孔关闭,茶树的呼吸作用随之减缓 。呼吸消耗少 , 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 。这也是高山地区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原因之一 。此外,昼夜温差大,还有利于茶树氮磷物质的代谢,加快体内循环,促进茶树生长 。
总体说来,高山茶受地域环境影响,具有内含物质丰富、比例关系谐调、香高持久、美观耐看 。
###其它资料参考###比起台地茶,就苦涩度而言,古树大树茶要内敛一点,喝起来偏淡,但这样的淡 , 并非薄,确切的说是柔和 。普洱茶的顶级产区基本延续这样的风格:冰岛、昔归、曼松、薄荷糖、弯弓、困鹿、甚至号称霸气的老班章都比想象中的更加柔和,苦涩度也低,回甘迅速 , 回甜快 。
柔和非淡,浓也非厚,滋味的饱满丰富有层次才是真正的厚,绝不是苦涩味浓郁 , 刺激性强才是厚,就此观察 , 这些顶级产区的茶 , 没有一个薄的,是真正的厚,请注意!
从生存环境观察,古树、大树茶由于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生长期很长,枝干高大,根系很深,输导组织异常发达,而输导组织 , 比如梗、纤维素往往是芳香物质和糖类集中的区域,所以无论是香气还是甜度,古树茶往往都比台地更胜一筹 。
再者原始森林的遮荫效果,高山云雾,阻挡了太阳光的直射,茶树的氮代谢是非常旺盛的,氮元素是合成氨基酸类物质的主要成分,特别是茶氨酸,氨基酸在茶汤中主要呈现鲜爽甜味,相反如果茶叶遮荫较差,阳光直射为主,比如台地遭受阳光的照射过于强烈 , 碳代谢则较为频繁,而碳元素是构成多酚类,苦涩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所以相对而言,台地茶收敛性、苦涩味更加浓烈,而古树茶则是香甜、鲜爽、较为柔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它们的品质基?。?
古树大树茶,生长在高山海拔地区,温度偏低,时不时遭遇极端天气还会冻害,为了抵抗恶劣气候,古树大树茶的抗逆性一般较强,突出特点就是叶片角质层偏厚 。加之古树大树茶采摘时是只是略微分级,区分开大树、小树、古树就行,不过有时候还会混采,采摘也偏粗老 , 这样的话,揉捻不会偏紧,一般揉的较轻,这样有助于保持叶片的完整性,不过青气比较重,这样的话叶片没有一定的破坏,内含物不容易释放 , 茶汤是偏淡的 。
但是,厚不厚是由内质决定的,人为因素很难改变,古树、大树茶会随着后期的陈化逐步体现出来,易武料五年以后越来越厚就是明证,甚至还有变浓郁的趋向 , 变化惊艳!
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