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服用中药调理要多久才能有效果??
脾虚是常见的疾病症状,患病后会出现食欲下降,身体不适等症状,要用中药调理,因为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所以服用中药后见效时间也不同,症状轻微服用中药半个月就能见效,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一到三个月才有效果,多是用白术,党参 , 人参,黄芪,西洋参等来治疗
元·王海藏《汤液本草·东垣用药心法》汤者,荡也 , 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 。中药的剂型不同 , 作用力的强弱也不完全相同 。汤剂是把药物用水(或黄酒)浸透后煎煮一定时间 , 然后去渣取汁服用 。其特点是吸收快,迅速发挥疗效,能荡涤病邪,适用于大病 。散剂是将药物研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一般为配就之成药,不用煎煮,可直接冲服 , 取用方便 。有散结除邪之功,适用于急病 。丸剂有蜜糊为丸、水制为丸、酒制为丸、醋制为丸、面糊为丸等多种 。其特点是药丸入腹后,丸剂内的药物随着药衣的慢慢消融而逐步释放,因而吸收缓慢,药力持久 。
补中益气丸作用时间长,起效较慢,大约要连续服用1个月才能见效果 。若要起效快,按原方购买饮片煎成汤剂服用,约一周可见效 。
###其它资料参考###那要很久哈 , 至少一个月
长则半年,中药是慢性的 , 不会很久见效,建议喝些温和的花茶,吃些红枣 , 从饮食上改善 , 现在的中药成分没有古代讲究了,现在很多都是随便搭配的 , 其实中药很讲究 ,
###其它资料参考###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但往往身体的机能不能尽如人意,就会产生体力不支、气虚体弱、面色发黄等状况 。补中益气汤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补中益气,改善身体的健康问题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身体的气息或者是身体状况,可以通过饮用补中益气汤去改善,首先要了解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1、治气虚
补中益气是补中益气汤最为显著的功效,气虚患者容易四肢无力 , 困倦少食,饮食乏味等 , 这些状况都会大大影响到日常的生活,精神不振是生活质量的阻碍者 。饮用补中益气汤能够提升气息,恢复身体的活力 。
2、提高免疫力
补中益气汤根据所配用的功能药材 , 有抗基因突变和抗肿瘤作用 , 同时,本方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 。
3、改善状态
补中益气汤能够消除疲劳感,日常生活中大便稀溏、饮食减少、体倦肢软等症状,都可以通过饮用补中益气汤慢慢调理 , 将身体的机能器官恢复元气,提升生活质量,补充精气神 。
补中益气汤的做法
1、材料 。在煮汤之前,第一步就是要准备好需要的药材,一般在市场或者药店可以购买,所需的药物包括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9克,陈皮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柴胡6克,炙甘草9克 。同时,可以添加化湿补脾的豆类,例如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 。
2、做法 。补中益气汤一般是用水煎服,准备一个常用于煎服的锅 , 将药材洗干净 , 加入生姜还有适量的水煮,待水有味道的时候,就能够饮用 。
孕妇能喝补中益气汤吗
由于孕妇的身体状况会比正常人敏感 , 特别是饮食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宝宝 。虽然说补中益气汤是补品,对于身体是好,但是有一句话叫虚不受补,孕妇如果真的出现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等状况,建议到医院咨询专业医师,不要盲目地饮用药物或者服用药品 。
###其它资料参考### 在我国金元时期有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非常擅长治疗脾胃病,与同时期的其他三位大医并成为“金元四大家” 。
直到今天他的学术思想与著名仍然被我们中医后辈推崇备至,他的名字叫做李东垣 。
李东垣生活在金元时期,那时战乱与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 很多百姓因此流离失所 , 生活艰苦,时常饥不饱食 , 脾胃病在那时成为了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
李东垣深感百姓疾苦,他总结出八个字:脾胃内伤 , 百病由生。人的脾胃一旦受损 , 各种疾病便会趁虚而入 。
所以,李东垣在治病的过程中尤其注重脾胃的调理,创立了调脾胃以治病的的名方,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健运脾胃、补益中气的方子——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主要治疗中气下陷 。
中气就是脾胃之气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不仅身体输送营养物质,还对脏腑的位置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
那么中气下陷主要有哪些症状呢?
第一,中气下陷的人脾胃功能比较差,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吃一点东西就饱了,稍微吃的不合适就会不消化,胃里堵得慌,很长时间后打个嗝,还有饭菜的味道 , 还会经常拉肚子 。
因为胃主腐熟 , 脾主运化,就是胃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初步腐熟,脾再进一步加工,把有用的精微物质运输至各个脏腑、四肢、头面,把没有的糟粕运送至肠道,变成尿液和粪便排出 。
如果脾胃之气虚弱,那么胃主腐熟、脾主运化的功能减弱 , 胃肠运动无力,所以会导致胃口差、消化不良、甚至粪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 。
第二,中气下陷的人经常感到疲乏、身上没劲,不愿意说话,整天懒洋洋的,就是我们所讲的“少气懒言” 。
时间长了,还会有面色萎黄、头晕、出虚汗等症状、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低血压、低血糖症状 。
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将吃进去的食物进行消化加工,再把营养物质运输至脏腑、四肢、头面,脾胃之气虚弱,营养物质不能充盈头面、四肢,所以会导致全身无力、面色五华,甚至头晕、冒冷汗 。
第三,中气下陷的人会有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的症状 。
因为脾主升清 , 脾气不仅能把精微物质上输至心肺、头面,这种上升的力量还对保持体内脏腑的位置有托举的作用 。
在生活中,中气下陷的人也比较常见 , 他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 , 或者平时比较喜欢刻苦钻研,大多身形消瘦,与常年的劳心劳神损伤脾胃有关 。
补中益气汤为什么可以治疗中气下陷证症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
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升麻6g、柴胡12g、陈皮6g、当归10g 。
如果你感觉不好记,我可以给你一个趣味记法:
“麻人甘术,胡皮当芪”——长麻子的人赶猪,(拿了张)虎皮当大旗 。
黄芪是君药,是最主要的药 , 黄芪可以补气,可以补五脏六腑之气,尤其擅长补脾肺之气,在治疗气虚的方子中必不可少 。
《本草备要》中讲黄芪“ 炙用补中,益元气 , 温三焦,壮脾胃(脾胃一虚,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 。脾胃缓和,则肺气旺而肌表固实)。
黄芪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药效比较缓和,不像人参一般骏猛,它是缓缓地补 , 并且补气守中有通,它进入到脾胃之后,缓缓地、柔和地流动 , 一点点得补,力道绵柔而稳健 。
人参,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好药,大补元气,不是小补,而是大补 , 但一味药组成的独参汤,就有回阳救逆之效 , 可见补气功能之强盛 。
如果说黄芪补气犹如成年男人一般绵柔稳健,人参就犹如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强壮霸道,很多人一吃人参就上火,所以换成药效比较缓和的党参,价格也比较实惠 。
白术,除了补气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效就是健脾祛湿 , 是祛湿的神药,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中就用到了白术,一切脾胃虚弱、痰湿困脾之症都离不开它 。
白术有一股很好闻的气味,凡是带有香味的药都有醒脾的功效,白术还有带有一丝丝甜味,甘味入脾,白术性温,还有一定的燥性,脾喜温喜燥 , 所以能够燥湿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好比一个任劳任怨的搬运工,如果体内湿气太多,就会困住脾,让它无力干活,而白术正好能够把湿气给排出 , 所以能够健脾,督促脾更好地干活 。
炙甘草味甘入脾,能补脾胃之气 , 还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可以将这些药拧成一股绳,使劲儿往一处使 。
升麻和柴胡,药性是向上升的 , 加进去以后,整个方子配伍的药力就往上走,用于气虚不足导致的脏腑下陷。
古人告诉我们,上越必降气,下陷必升举 。下垂、下陷之像,也是气虚之像 , 像胃下垂、子宫下垂,这就好比 汽车 轮胎没气了 , 就会瘪下来一样 。升麻和柴胡就是给车胎打气的 。
少量的升麻和柴胡,使整个方子补中有升,升阳举陷,“ 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 ” 。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 , 便是行春升之令 ”,柴胡“ 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 。
升麻、柴胡二药苦平味?。哂星迩崆迳⒌奶匦?,少量地用他们,可以借助它们的升发之气,振动清阳,和上面黄芪、白术、甘草甘温补气的药想脾胃 , 一举扭转中气下陷的局面 。
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补血 。阴阳是互生的 , 气血也是互生的,好比太极八卦里的阴阳鱼,阴阳和合才能生生不息 。
所以气虚的人一定程度上血也是虚的 。当归在这个方子里的作用就是补血的,让气血生化有源 。
整个方子既能补气健脾,又能升阳举陷,简直是少气懒言、脾胃虚弱、头晕头昏、脏器下垂等症状的人们福音 。
如有以上症状 , 可以服药两周 , 药店也有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可供选择 。
在李东垣生活的时代,人们生活困苦,饥不饱食因此脾胃大多不好,而在现代 , 虽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条件已大大改善 , 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非常大 。
思虑伤脾,再加上不 健康 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所以得脾胃病的人也不在少数,也更需要补中益气汤为我们的脾胃保驾护航 。
###其它资料参考###方中黄芪、炙甘草用量最大,各用5分,不足2克 。劳役病热甚者始用1钱 , 3克多 。升麻、柴胡与人参、橘皮、当归身、白术等量,各用3分,不足1克 。1剂药的总剂量是10克左右 。
用补中益气汤,1剂药10克,对现在的临床通常是不可能的 。
当然,咀、顿服对用量有一定的影响,药材质量对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
后世医家使用补中益气汤,有剂量渐增趋势 。赵献可在《医贯》中说:「古方只有黄芪一钱,其余各三分 。薛立斋常用参、芪各半钱,白术一钱,当归一钱,陈皮七分,升麻、柴胡各五分,进退加减 , 神应无穷 。如病甚者,参、芪或三钱五钱,随症加用 。」
现在的临床,不可能用如此小剂量的补中益气汤 。但原方这种用量,至少对我们肆意加大剂量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在我们不能肯定大剂量确实比小剂量疗效好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使用小剂量 。
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 , 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 。如伤之重者 , 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 。
【补中益气汤喝多久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补中益气汤所治证表现为:发热、头疼、气喘、口渴、脉洪大,有误辨为白虎汤证的可能 。面对这样一个病人,可以说既重又急 , 所用补中益气汤的剂量又如此小 , 但疗效极好,一服即愈 。伤之重者,才需二服 。
原方服法是早饭后温服 , 而不是空腹服 。
下面是补中益气汤的方解 。
夫脾胃虚者 , 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 。
饮食劳倦是病因 。
《难经·四十九难》中有「饮食劳倦则伤脾」之说 。
饮食劳倦引起脾胃虚 , 即土虚 。五行关系中,火生土,土生金 。土虚则相对火亢,故李东垣说「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阐述为「至而不至者 , 谓从后来者为虚邪 , 心与小肠来乘脾胃也 。」
土虚则金虚,易受邪侵,故李东垣说「其次肺气受邪」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阐述为「所生受病者,言肺受土、火、木之邪 , 而清肃之气伤,或胸满、少气、短气者,肺主诸气,五脏之气皆不足,而阳道不行也 。」
须用黄芪最多 , 人参、甘草次之 。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 , 损其元气 。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 。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并太虚,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 。经云︰急者缓之 。
「肺主诸气」,肺气虚可致「五脏之气皆不足」,「阳道不行」,因此方中以擅长补肺气之黄芪为君,「用黄芪最多」 。而补脾胃之气的人参、甘草「次之」 。
《汤液本草》中记录:「东垣云:黄芪、人参、甘草三味,退热之圣药也 。《灵枢》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 。黄芪即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 , 特益气异耳……」
「退热」是基于治疗「阴火」为病而言 。黄芪之功重在「补三焦」之气,「实卫气」 。而三焦之气、卫气皆源于肺气的布化 。简言之 , 黄芪之功重在「补肺气」 。
《汤液本草》黄芪条下:「气温,味甘 , 纯阳 。」「《象》云:治虚劳自汗,补肺气 , 入皮毛,泻肺中火 。」「《心》云: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可供参考 。
人参,《汤液本草》中记录:「气温,味甘 。」「《象》云: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能补肺,气促,短气少气,补而缓中 , 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 。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 , 为相得也 。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
人参之功,重在补脾胃之气 。同时,上可补肺气,下可补元气 。
《神农本草经》中说,人参「主补五脏」 。
人身诸气,来源于元气,充养于脾胃之气,布化于肺气 。人参「补五脏」是基于其补脾胃之气、补元气而言;黄芪「补五脏诸虚」是基于其补肺气而言 。
甘草 , 《汤液本草》中记录:「《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甘以补脾,能缓之也,故汤液用此以建中 。」「《象》云:生用大泻热火,炙之则温,能补上焦、中焦、下焦元气 。和诸药相协而不争,性缓善解诸急,故名国老 。」
炙甘草甘温,功在补脾胃之气 。当然,缓急止痛也是其长 。
需要指出的是,生甘草泻火 , 而炙甘草是没有泻火之功的 。方书中多言甘草甘平,其实 , 临床所用,生甘草甘寒,炙甘草甘温 , 无平可言 。
炙甘草不泻火,人参、黄芪也不泻火,因甘温之药是不可能泻火的 。而书中所说甘温泻火热,是指甘温之药通过「补其中」而可以治疗由中虚(气虚)引起的阴火内生的病变 。事实上,阴火盛时,必需在甘温补中基础上加入「甘寒以泻其火」才可以治愈 。
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 。
苦甘温之药,怎么能除热?
也许通过苦燥、甘补、温散,使湿去正复,阴火自去(或助益于治疗阴火) 。
《汤液本草》中记录:「本草在本条下无苍、白之名,近世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
反复阅读这段文字 , 体悟到白术诸般功用在于苦温去湿 。《汤液本草》中引用洁古的话为「除湿利水道」 。湿去则脾运胃升(我们现在多用「脾升」一词) , 阴火自散 。湿去则腰脐间气畅血通 。
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 , 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 。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 。
升麻 , 《汤液本草》中记录:「阳明经本经药 。」「《心》云:发散本经风邪 。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气上行 。」「《象》云:……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能补 。」
柴胡 , 《汤液本草》中记录:「少阳经、厥阴经行经之药 。」「东垣云:……能引胃气上行升腾,而行春令是也 。」「海藏云:能去脏腑内外俱乏,既能引清气上行而顺阳道,盖以少阳之气,初出地之皮为嫩阳,故以少阳当之 。」
《脾胃论》中说,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 , 便是行春升之令 。」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
后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升则万物生 。应像于人可以说:一身之计在于少阳,少阳升则生化不息 。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记录李东垣的言论有:「少阳用事,万物方生,折之则绝生化之源,此皆奉生之道也 。」补中益气汤所治证为内伤脾胃致脾胃之气不足,不能上升而反下陷 。在黄芪、人参、炙甘草补不足的同时 , 加用升麻、柴胡引脾胃之气上升 , 恢复胃中精气「上输于脾」、「上归于肺」之能 。
应该说,升麻、柴胡之用是本方中点睛之笔,没有升麻、柴胡也就不成其为补中益气汤 。
也就是说,在补中益气汤的加减中 , 原则上是不可以去掉升麻、柴胡的 。
需要注意的是,李东垣在构建内伤学说时,在传统脏腑虚实补泻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法」 。
《医学启源》中有「五脏补泻法」、「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脏气法时补泻法」,可参阅 。
李东垣在构建内伤学说时,所使用的药物学理论,是在传统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等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张元素所创制的「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和「药物归经与引经报使理论」 。从《汤液本草》中可以看到,李东垣曾著有《药类法象》一书 。所谓「法象」,应该是《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之「应像」之意,高士宗解释说:「天地之阴阳,应像于人身;人身之阴阳,应像于天地 。」在《药类法象》一书中,有「用药法象」、「药类法象」等 。
只有明白「易水学派」的药物学理论,才有可能明白「易水学派」的制方用药 。
学习「易水学派」的药物学理论,王好古所著的《汤液本草》是一本很重要的著作 。
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 , 用去白陈皮以理之 , 又能助阳气上升 , 以散滞气,助诸甘辛为用 。
脾主运化水湿,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胃虚则脾运不及,水湿易停,故用白术去水湿;脾胃虚则升降失司 , 气陷气滞,故用陈皮散滞气 。
《汤液本草》陈皮条下:「《心》云:导胸中滞气,除客气 。有白术则补脾胃,无白术则泻脾胃 。然勿多用也 。」
《脾胃论》中说,橘皮「以导气,又能益元气 , 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 。
方中橘皮苦温,功在理上、中焦气机,一有助于脾胃生化,二有助于清气上行 。
方解中没有提到当归 。《脾胃论》中说当归身「以和血脉」 。
《汤液本草》当归条下记录:「易老云:用头则破血,用尾则止血,若全用则一破一止 , 则和血也 。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 。」
方中所用酒洗当归身,功不在补益,而在和血脉 。当归当与橘皮对等 , 一以和血,一以理气 。气血畅行,有利于清气升发,有利于气机升降的恢复 。
这样分析下来,方中当归是不可以用补血之白芍药代替的 。
当然,也不可以用赤芍药等活血药代替 。因病属不足 , 当归不伤正而赤芍药等其他活血药伤正 。
补中益气汤方中8味药,用「东垣先生药类法象」分析: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6味属「湿化成」类;升麻、柴胡属「风升生」类 。方中没有出现「热浮长」「燥降收」「寒沉藏」类药物 。
可以这样说,原方8味药,是在治疗脾胃本脏的基础上加用了「春升」的药物 。没有涉及到「夏浮」「秋降」「冬藏」的药物 。
当然,在临床实际用方过程中,有时需要作对应的加减,也许会加用到「夏浮」「秋降」「冬藏」的药物 。但是,我们在加减过程中,一定要有「升浮降沉」这套理论在指导,才可以真正会用、用好补中益气汤 。
上文中我们讨论过原方中当归可不可以用白芍药代替,或赤芍药代替,从「药类法象」中分析也是不可以的 。因为当归属于「湿化成」类 , 白芍药、赤芍药属于「燥降收」类 。那么,能不能用川芎代替?不能,川芎属「风升生」类 。
实际应用中,有学者喜欢常规加用茯苓利湿健脾 。茯苓属「燥降收」类,不利于清气上行 。
###其它资料参考###补中益气汤 , 可以说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方子 。适应范围广,主要归根于现在脾胃虚弱的人太多了 。脾胃气虚,多表现为饭后食易腹胀,食饱即困 , 易疲劳,嗜睡,四肢乏力,喜静懒动,大便不成型等 。舌体胖大,舌边或有齿痕 。现在食物丰富,烹饪方法多样化,为什么脾胃虚弱的人反而多了呢? 一 食物选择多了,容易多饮多食,损伤脾气; 二 饮食偏嗜明显,网络饮食文化的宣传,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辛辣 *** 油炸甜腻的食物,皆易伤及脾胃,经常食用冰冻制品,亦损伤脾阳; 三 饮食不定时 , 高强度高压力的城市生活,很多人三餐不定时,不吃早餐,爱吃夜宵等不良习惯皆易损伤脾土 。这类人群怎么办呢?脾胃大家李杲告诉你:补中益气汤 。党参 黄芪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白术 甘草 肚子不时作痛者,加白芍 , 炙甘草 。恶寒冷痛者,加桂心 。恶寒身痛者 , 加白芍,甘草,黄芩,少量的桂枝 。天冷时腹痛,去芍药,加益智仁,或半夏 , 生姜 。头痛者,加蔓荆子;头痛剧烈,加川芎;头顶痛者,加蒿本;苦痛者,加细辛;各种头痛者,可以合用此四味药 。肚脐下痛者,加熟地黄;痛不止,加肉桂 。胸中窒闷,加青皮,气促少气者不宜 。身体疼痛者,加去桂五苓散 。周身疼痛 , 加羌活,防风,蒿本,苍术 。大便不通,加当归 。久病咳嗽者,去党参 。秋凉时,加麻黄 。春天温热时,加佛耳草,款冬花 。夏季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舌苔白滑,为胸中有寒气,不宜 。胃口可而心下痞硬者,加黄连 。胁下痛 , 或胁下急缩,柴胡加量 。这个方子 , 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拓展而成 。黄芪,党参补益中气 , 白术健脾祛湿 。特色用药在于升麻,柴胡的运用 。升麻,药如其名,有升举阳气的作用,用量不宜大 , 以小量发挥其升举的作用 。柴胡,量小即可,肝木易乘脾土 , 以少量的柴胡,引肝经之相乘,可谓四两拨千斤 。当归旨在活血,使其补而不腻 。陈皮健脾助运,使其补而不滞 。通方合用,妙在升举脾气 , 不滞不腻 。脾胃虚弱者 , 不良老少皆宜,重在加减 。体质湿热者 , 或寒气较重者酌情使用 。#夏季养生正当时# ?。G宸缂苹?@头条养生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其它资料参考###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当量身、白术组成 。主治:脾胃气虚、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或气虚下陷、肛脱、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久疾等症 。本方为补气助阳的代表方 。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脉虚或气虚下陷症为辩证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