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时三种投法是什么?分别在哪??
泡茶方法
作者: 来自: 时间:2004-5-19
1.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 。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 。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 。然后开始煮水 。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 。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 。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 , 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 , 皆为茶之精华 。此时将沫饽杓出 , 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 。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 。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 , 包含雨露均施 , 同分甘苦之意 。
2.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 。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 。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 。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 。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 。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 。水冲放茶碗中 , 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乳交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 , 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 。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 。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 , 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 。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 。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 , 热茶水气蒸腾 , 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 。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
泡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 。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 。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 。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 。浓淡亦随各地所好 。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 。饮休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 。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 , 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 。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 。因此 , 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 , 作些改进是应该的 。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 。法简易行 , 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 。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却是种很好的调节 。所以 , 发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重要的工作 。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实在是一雅举 。谈饮法 , 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还要讲如何“分茶” 。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 , 分时沫饽要均 。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 , 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 。明清以后 , 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 。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 。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 。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 , 民间称为“关公跑城” 。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
泡茶掌握茶水比例
总觉得在家喝茶与在茶馆里喝滋味不同 , 探究原因 , 我以前总归结为家中和茶馆环境、氛围不同,因而导致心情不同,从而影响口腔里、舌尖上的滋味,但最近一位专业人士相告 , 其实这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沏茶时不同的茶水比例所致 。
泡茶有很多讲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样的 。为了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冲泡出来 , 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饮茶者利用,其中应注意茶、水的比例 。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 。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 , 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 。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 。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 。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 , 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
狗牯脑茶是白茶,江西珍贵名茶之一,产于罗霄山脉南麓支脉 , 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 。该山形似狗头 , 取名“狗牯脑” , 所产之茶即从名之 。狗牯脑茶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 , 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 。
更多关于狗枯脑茶叶是什么茶,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e039b161582673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其它资料参考###遂川狗枯脑
著名的狗牯脑茶,产于江西井岗山区罗霄山支脉的狗牯脑山中 。相传明末清初,有一姓梁农户,从广东带茶籽播种子狗‘牯脑山坳,所采制的绿茶,以产地之名而称狗牯脑茶,采摘细嫩,制作精湛,品质优异 , 问世之后即获赞扬 , 茶商收购此茶,易其名曰“玉山毛峰 。,以高价出售 。1915年,狗牯脑茶送往美国,参加纪念巴拿马运河开航的万国博览会展出 , 获得茶叶佳品的银质奖章和奖状而驰名国内外 。。高山出好茶” , 狗牯脑茶产于茶树生态环境优越的罗霄山中,自然品质良好,加之精心采制,其品质表现出高山茶的优良风格 。狗牯脑茶香气清幽带兰草花香,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汤色清澈明净 , 干茶色泽绿润 , 条索圆紧,芽嫩多毫 。以十月份所采一芽、二叶制作的狗牯脑茶,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多酚类2l,45%,水浸出物48,26% , 茶生物碱2 , 88% 。
###其它资料参考###茶的冲泡关系到:一、泡茶用水;二、器皿;三、泡茶三要素 。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好喝,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 , 如用水不同或技术不一 , 泡出来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 , 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及艺术性 。
(1)所谓”实用性”;就是依实际需求而言 , 可以是冲泡一杯”大碗茶”也可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 。
(2)科学性;就是了解各类茶叶的特性,以科学冲泡方式,使茶叶的品质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
(3)艺术性;选择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冲泡程序 。
一、泡茶用水
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 。古人十分注重泡茶用水之选择 。
(1)水要甘而洁;
(2)活而清鲜 古书{茶录}中记载”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
(3)储水要得法;容器要洁净,忌晒阳光 。
现代科技发达,卫生饮用水质标准也科学化
(1)感官指标:色度不能超过15度、浑浊度不能超过5度,不得有异味、异色及肉眼可见物 。
(2)化学指标:正常PH值为6.5~8.5,总硬度不能高於25度 。
(3)氟化物不能超过1.0毫克/升,氰化物不能超过0.05毫克/升 。
(4)细菌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在1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
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 。其来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泡茶用水的选择
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一般说来 , 天然水中 , 泉水是比较清净的 , 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 。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所以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 。中国号称五大名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 。
选择泡茶用水,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 。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容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 。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称为暂时硬水 。暂时硬水经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成不容性碳酸盐 , 这样硬水变成软水 。平时用铝壶烧水 , 壶底之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 。
(A)水的硬度会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 。当PH大於5时,茶汤色泽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就会自动氧化而损失 。
(B)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 。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 , 故茶味淡 。如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汤会变成黑褐色这是茶叶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 。所以泡茶用水以软水、暂时硬水为佳 。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属暂时硬水,部份地下水属硬水 , 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之软水 。
二、泡茶器皿之选择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器皿 。冲泡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 , 然后斟入瓷杯饮用 。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 。乌龙茶宜紫砂茶具 。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 。品茗绿茶类,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 。用大杯则水量多 , 热量大,容易使茶叶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 。上班族常用保温杯泡茶,这种杯只适合泡乌龙茶或红茶不宜泡绿茶 。
茶具之配套如下:
茶船:供放茶壶之用 , 有盘型与碗型,其功能一保护茶壶,二盛热水保温并供烫杯 。
茶盅:又叫茶海,盛放茶汤之用 。
茶荷:赏茶时盛茶用具 。
茶巾:用来吸乾茶壶与茶杯、茶海外之茶水 。
茶匙:舀茶叶 。
杯托:放置茶杯 。
评审茶叶用之器具:
评审盘:又名样茶盘,专供评审茶叶外型 。
评审杯:用来泡茶与评审茶叶香气用 。评审茶汤与滋味之用 。
样茶秤:天枰 。
计时器:计量茶叶冲泡使时间 。
三、泡茶三要素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要有好茶、好水、好的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
泡茶技术包括三要素:
(1)茶叶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 。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 。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 , 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
(2)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 。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 。此时 , 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 。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 。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 。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 , 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
(3)时间 :
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 , 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 。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 。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 ! 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 , 冲三次即可 。"
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连带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 。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 。但是,最重要的是,以适合饮用者之口味为主 。
四、日常饮茶中的误区
饮茶有那么多人的喜爱 , 但是在日常的饮茶生活中也有一些饮茶方面的失误和不妥之处 。这在报刊上时有文章提醒 。从茶道的角度来讲,这些失误是完全与茶道原则不合拍的,我们应该注意力戒之 。
一.用保温杯泡茶 。保温杯虽能保温 , 但茶叶中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温或长时间的恒温水中损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 。好的茶具应首推陶器类,具有一定透气性 , 冬天保温,夏天不馊,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所以紫砂茶壶享有盛名 。
二.用沸水冲泡 。有些人喜欢用刚开的水冲泡茶叶,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 。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 。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
三.爱饮头遍茶 。有些人认为头遍茶浓 , 提神醒脑,所以爱喝头遍茶 。殊不知,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 。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
四.过量饮茶 。有的人对茶过于偏爱,过于相信茶的提神作用,所以喝茶没有限度 。其实茶中的一些物质过量了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大量饮茶可增加铝元素的吸收量,损害大脑,诱发痴呆症 。
五.饭后即饮茶 。许多人都喜欢饭后立即饮茶,认为可以帮助消化 。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质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物质,使胃肠黏膜无法吸收 , 时间一长可导致体内缺铁 , 甚至诱发缺铁性贫血病 。另外,鞣酸与荤食中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鞣酸蛋白质,使得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食物的消化和粪便在肠道内潴留的时间,不但容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有害人体健康 。纠正的方法是进餐后一个半小时再饮茶
###其它资料参考###上投法:先倒热水,再投茶 。一般适用于名贵细嫩茶叶,如洞庭碧螺春等 。
中投法:投茶后用少量热水浸润(杯子的1/3左右),片刻后再将水倒满 。如黄山毛峰 。
下投法:先投茶,然后热水冲泡 。适用于一般大宗茶叶 。
###其它资料参考###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是绿茶独有的冲泡方法 , 只有绿茶才会说用上投法、中投法或下投法 。
上投法适用于条索紧结,芽叶细嫩的名优绿茶;中投法适用于条索较松散的绿茶;下投法适用于普通的绿茶 。
【狗枯脑茶叶用什么投法】其他茶类都是用一般的冲泡方法,即先烫洗茶具,再投茶,最后冲水出汤 。普洱茶选用的原叶是大叶种,大多比较粗老 。所以肯定是先投茶,在冲水的 。